年度跑界盛事,一月十七日的香港馬拉松賽事即將舉行,熱愛跑步的我們,訓練也應該到達最高峰的狀態,例如全馬挑戰者,星期六日的長課訓練,應已達三十五公里左右,又或半馬挑戰者應已達十五公里或以上。平日就以變速跑、間歇跑的心肺和肌力訓練等。
然而,密集式的訓練,如果肌力不夠,甚至跑姿錯誤,在增加里數的同時,問題就會浮現,進步與受傷就在一線之間。就算我們有跟教練的也同會受傷,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自律不肯跟時間表去跑,甚至直接一點說:自以為是。
環繞身邊,許多跑友也受傷了,有因為突然加速而大腿或膝蓋筋拉傷的,也有因連續跑五日十公里的小腿肌肉堅硬和足底筋膜炎的,有訓練不足而去跑台北全馬的前脛骨痛等等。說什麼運動員覺得痛和受傷是常事!什麼?還記得我們只是業餘而已?
心痛,因為我們原本為健康和快樂而跑,我們還想跑一生一世嗎?我也被教練訓示要麼玩山、要麼馬拉松。因為每星期可用的時間和身體的能耐就只有這麼多,玩山和玩路賽根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訓練。當然我們可用少許越野跑作為馬拉松的肌力和關節反應的輔助訓練,但十小時以上的毅行走山肌力與四小時的路跑切切實實是斷然不同的兩回事!
教練說:「認清楚自己目標,不是每次也要贏,訓練與比賽要分辨得宜!」對!你讓我們學到許多!心理上的身體上的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