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的數學思維去思考,若果要加速,增加步頻就可以了,對嗎?對衝刺和中距離跑的精英來說是好的,可是對其他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率的跑步方法,大腿更多更快的用力,會大大增加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群的工作量。
今天想和大家介紹氣功跑步控制步頻的方法,氣功跑步糅合了太極和跑步動作,以省力高效率受到好評。不過在氣功跑步中,步頻是不變的,持續在變的是步幅,即是每步的距離。從研究效率的物理性質角度看,在頻率相同的情況下,加大步幅比提高步頻更容易提速。
一般初學者,步頻較低,在80-83之間,這樣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就略長了,這就意味着單腳支撐身體體重的時間也長了。練習了氣功跑步一段時間之後, 將步頻提升至85spm以上,腳觸地的時間就大大減少,結果就是能夠保存更多的能量。難怪學過氣功跑步的朋友,都感覺跑步舒適度提高了,有一種輕鬆不費力的感覺。另外穩定的步頻,有助控制呼吸,頻率和呼吸配合,才可以跑得更長、跑得更快!
ChiRunning 氣功跑步 (太極跑)
由超級馬拉松跑者Danny Dryer始創,從1995年起,參與了40多場超級馬拉松賽事排名均在年齡組別的前三位。他是西方太極實踐家,在太極的啟發下,創立了不費力,冇傷害的革命性跑步方法,即太極跑(ChiRunning)。此外,還開發了太極健走(ChiWalking)。
內容提供:Jane Tse (ChiRunning Certified Instr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