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泛指曰常的行路;「健步行,有益身心」就是指日常的行路,這個舉動能夠影響健康,更應該是「從小開始」。根據小朋友生長發育的規律,一般從出生至兩週歲期間便慢慢學會坐直、站立、步行、奔跑。步行看來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為什麼我們還要在這裏特別提醒讀者呢?
原來,隨着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模式在這數十年間已不知不覺地起了很大的變化。這個年代的小朋友,學校功課繁重。若家裏經濟情況容許,家長多會把孩子的課後活動編排得非常緊湊,當中以各種形式的補習班尤甚,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塞進孩子的小腦袋裏。可是,在一些新聞特輯的訪問發現,小朋友並不喜歡進行被編排的活動,甚至因壓力太大而影響情緒。
不少調查也顯示,香港小朋友普遍缺乏體力活動,加上社會速食文化的影響,快餐店、餐廳遍佈街上,不少家庭經常在街外用餐,增加了攝入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機會。靜態的生活模式,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已大大影響了小朋友的健康情況。近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體型肥胖或超重的兒童數字已增加至20%。縱使體重屬正常範圍的兒童,心血管疾病致危因素(高脂血症、高血糖、胰島素不耐受、高血壓等)的發生率亦不低。體重過重或肥胖症的小朋友血管彈性功能更會變差,若不積極改善目前的生活模式,他們日後患上血管硬化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
恆常運動能促進健康。一般的步行活動,不需要很特別的裝備和技巧,可説是一種最自然、最經濟,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的運動。對平日甚少運動的人來説,步行是十分適合他們養成恆常運動習慣的起始活動。不可輕看步行對健康帶來的好處,據科學文獻顯示,如能定期維持有一定強度的步行,確實有助青少年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致危因素。
步行非常適合一家大小一起進行,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活動,家長如能以身作則,讓小朋友從小習慣把運動的時間編入自己的日常時間表,養成運動的習慣,相信會給孩子一份很寶貴而且畢生受用的禮物,更會為孩子留下與父母一起運動的愉快回憶。
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健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