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欣(Joyce)全職三鐵運動員,去年因傷退役,告別11年的運動員生涯,這個時候卻只有27歲。夢想過後,Joyce投入新生活,到職場上四處打拼。如今她以另一種方式過心愛的運動生活,並參加了去年的「為食跑2015」,勇奪4公里女子青年組冠軍。經歷生活上的巨變,她的故事和心路歷程如何?在未來又有什麼打算?
記: 妳如何踏上三項鐵人運動員生涯?
張: 其實我起初先接觸游泳,在機緣巧合下才開始玩三項鐵人運動。當時我的游泳教練是三鐵愛好者,他建議我多跑步來輔助游泳。後來我也接觸到單車,兜兜轉轉地促成了三鐵運動員生涯。
回想兒時的夢想其實是加入游泳港隊,可惜我的成績不夠「標青」。反而在三項鐵人,我在各項目的表現相對平均,幸運地最終能入選三鐵香港代表隊。
Joyce今年再一次挑戰為食跑
記: 三項鐵人運動有什麼挑戰?
張: 初時由游泳轉玩三鐵,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轉變和挑戰。以往在泳隊時習慣游短途,最長也只是游200米。轉玩三鐵後,在青年組最短也要游750米,距離大幅增加,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能適應。後來再轉到成年組挑戰全奧運距離,更要游1500米,我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適應。還記得在青年組半奧運距離的第一場比賽,騎單車後轉項跑步,在首5公里,我的雙腿抽筋,反映肌肉完全不適應。
在適應期裏,我在比賽中經常不能發揮訓練水平,尤其在我的弱項—游泳。游泳是三項運動中首先進行的一項,一個好的起始相當重要,有助順利轉項到單車和跑步。但我總在游泳項目跟不上選手群,令轉項後需要加倍付出體力去追,以致整場比賽的發揮也未如理想。這情況持續近兩年,接二連三地發生,卻找不到解決辦法,令我感到十分挫折,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卻沒有改善,甚至有想過放棄。
記: 哪一場賽事最難忘?
張: 十多年的三鐵運動員生涯裏,最深刻是前年的韓國仁川亞運會。當時三鐵運動險被剔出體院精英項目,必須在亞運會力爭佳績來挽救。所以我們整個部門也很著重這場賽事,不論在訓練過程或挑選比賽的策略上,教練也務求把我們推上高峰。當時我是混合接力賽的隊員,在訓練過程中一步一步地達到教練的要求,感到很有目標、很具挑戰性。我們也飛到北海道受訓三個半月,能體會到外地文化、融入當地生活,過程相當難忘。從其他國家的運動員身上,我也獲益良多。
最後我們在亞運賽事取得第四名,雖然與三甲擦身而過,但我們對自己的表現仍感到滿意,畢竟在訓練和比賽中我們都已盡全力。
如今投入職場,Joyce仍不忘對運動的熱情
記: 為甚麼在上年選擇退役?
張: 經歷十多年的運動員生涯,直至上年,我開始感到自己的成績和表現停滯不前。在前年亞運的接力跑步賽段,我的右膝蓋突然骨裂,雖然接受治療後能再戰賽場,但在上年中的亞洲賽,我深感自己的表現大不如前,而且相信在短時間內未能回復從前的狀態。
其實和隊友一起衝擊奧運是我的夢想,在亞運前自己的分數和排名也不俗。但因傷患,浪費了一整年儲分的時機。而按照自己傷癒後的狀態,相信在僅餘的時間也未能儲夠分數入圍奧運,所以萌生了退役念頭。
退役是我考慮了一段時間,也跟教練多番討論後,最後作出的決定。雖然對運動員生涯依依不捨,但我沒有後悔,自問一直以來已盡好運動員的本分,無奈環境和個人因素阻礙追求更高的理想。
記: 退役後的新生活怎樣?
張: 退役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體適能導師,工作要兼顧的範圍較少,正好適合初投身社會的我。而現在之工作,負責課程監察、運動比賽籌劃等,雖然工作量較前一份工作重得多,有時候早上5時上班,到晚上9時才下班,但我倒享受現在的生活。籌辦游泳比賽是我的工作之一,正正是我熟悉而感興趣的範疇。從前的角色是參賽者,現在化身為策劃人,崗位轉變了,感覺很有趣,我樂於從中多加學習。
其實初踏入社會工作,也有不習慣的時候。例如從前當運動員,體能上的消耗較大,而現在的工作則是精神消耗,下班後有精力透支的感覺,初時不太適應。而且運動員的生活經常由教練安排一切,我只須跟著指示去做,現在卻要自己管理和安排。我正慢慢適應生活的轉變,運動員生涯教會我不怕艱苦、要「捱得」,令我抵得住現時忙碌的工作。
記: 現在有甚麼計劃和目標?
張: 現時即使工作繁忙,我仍會保持運動習慣,善用上班前和午飯時間做運動。公司附近正好有田徑場和泳池,讓我跑步及游泳。
現時我的運動量遠不及做運動員的時候,但暫時也不會迫自己像從前一樣日夜操練,盡量多休息,畢竟退役了僅僅大半年,我打算多給自己一年時間調整心理和生理,計劃在下年秋季再戰比賽。我始終熱愛跑步,也掛念比賽的感覺。
記:復出參加「為食跑」感覺如何?有貼士給今年參加者嗎?
張: 很榮幸在上屆「為食跑」取得4公里女子青年組冠軍。跑這比賽特別開心,因為它給我的感覺輕鬆。正規賽事較為拘謹,起跑前眾跑手都很認真地做熱身,會令我較緊張和較大壓力。但「為食跑」的場地佈置營造了輕鬆的氣氛,加上跑手在出發前也是有講有笑的,甚至一邊吃著美食,似外國比賽般歡樂。
「為食跑」的另一特色是分設長短距離的賽事,一般大型跑步比賽的賽程較長,未必適合初學者。「為食跑」設有4公里的短程賽,也有較長距離的賽事,適合不同資歷的跑手,所以我有很多朋友,不論是跑步初學者或資深跑手都報了名參賽呢!
今年我同樣會參加4公里賽事,盡力籌集更多卡路里轉化為食糧來做善事,也希望能再次衛冕冠軍吧!以我去年的參賽經驗,雖然4公里賽事的賽程較短,但也有一定難度,在終點前有一條很長且沒有休息位置的斜路,體能消耗較大且心律負荷頗重,建議參賽者多練習上山或上斜,相信有助在這賽事發揮得更好。
訪後記:
在香港,夢想是奢侈品,做運動員的夢更難上加難。筆者十分羨慕Joyce,至少她有過追夢的機會。採訪過程中,她總是掛着笑容,我們能感受到她的樂觀正面,希望她一切順利,在另一個位置上追逐她的興趣,發熱發光。參加了「為食跑2016」的朋友,碰到Joyce請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支持。
十分愉快的訪談
採訪:Wing、圖:Jonathan、文字: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