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競賽的種類可以初分為田徑場內的徑賽與田徑場外的路跑賽兩大類,一般而言,田徑場外的都稱為路跑賽。依競賽距離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一般路跑(Road Race)。
第二類是馬拉松(Marathhon),有規定的距離42.195公里。
第三類是超級馬拉松(Ultra-marathon)。舉凡距離超過標準的42.195公里馬拉松的路跑賽就是超級馬拉松。
然而一般廣為人知的長距離競賽,多以馬拉松來形容,馬拉松一詞是為記念一位希臘戰士Pheidipdes而來;馬拉松原來是希臘一個平原的名字,位於雅典的東北方。在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國與希臘發生戰爭,當時波斯軍隊攻打希臘,在馬拉松平原遭遇雅典軍,雖然雅典的兵力薄弱,但憑著優異的武器和戰略,終於擊敗波斯。當時雅典的傳令兵Phedipides為了盡快向同胞宣吿勝利的消息,於是從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城,他到達雅典城門後,大聲説的:「我們勝利了!」就因為太疲累倒地而死。後世為了紀念他,在公元1896年首屆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增加了由馬拉松到雅典長約25哩(40公里)賽跑項目。到。1908年倫敦奧運時,英王愛德華七世想在家觀賞馬拉松起跑,故將起點設在溫莎堡,而溫莎堡到倫敦的距離為26哩385碼,即42公里195公尺,就是現代馬拉松的比賽距離。
馬拉松競賽在正式的競賽如亞運、奧運等正式比賽中,大多為國際規定距離全長共42.195公里。另外,近年來由於運動與觀光的結合,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城市馬拉松賽,如紐約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臺北馬拉松等,有些舉辦城市除全程的42.195公里,也同時舉辦21公里的半馬拉松、10公里的體驗組或者是3〜5公里的親子組等不同距離的競賽距離,藉以吸引更多熱愛慢跑的民眾參與其中。
而近年來更有挑戰人類體能極限超級馬拉松的興起,通常比賽方式大致可分兩類,一是定距賽,如每年國際超級馬拉總會舉辦世界盃100公里錦標賽是超級馬松界年度最大的盛事。另一種是定時賽,常見的有6、12、24、48小時賽,其中24小時最常見,如臺灣的「東吳24小時馬拉松」就是一例。
參考自:全人教育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