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各部位透過關節連結成一個完整的動力鏈,跑步循環的每個分期都是環環相扣的,同樣地,跑動中的身體肢段其動作也會相互影響,單一肢段的姿勢或功能對整體跑步效率會有顯著的影響,有時也會影響到受傷的風險。以下圖示可幫助跑者更正與改善跑步技巧。
腿部與足部
維持肌肉彈性、避免過度衝擊,肌肉緊繃會使姿勢不良。
著地期膝關節若過度伸展,會使地面衝撃力直接傳遞至腿部,甚至到骨盆與下背部,降低前進速度。
動力鏈的作用是一體兩面的,當腿後肌過度緊繃,會使髖關節與膝關節的伸展受限,連帶小腿後肌群也變得緊繃。
核心與骨盆
不穩定的軀幹會引發不良姿勢
腹肌與髖關節外展肌(尤其是臀中肌與臀小肌)無力會導致骨盆不穩定,使腿部向內傾倒、足部過度旋前。
腹肌無力或技巧不良會導致上半身從腰部開始往前傾(黃線),使推蹬期的跨步距離過短。
強壯的核心肌群與骨盆穩定度可避免骨盆過度晃動,避免膝關節受傷。
頭部
維持視線水平
跑步時應抬頭挺胸,如果視線朝下看,容易讓頸部肌肉疲勞,並會使肩、頸、背部,甚至腿後肌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進而阻斷動力鏈的傳導。
-眼睛直視前方,維持頭部直立
-下巴與頸部放鬆,避免肩膀緊繃
手臂
手臂姿勢會影響步幅
如果手臂舉得太高,肩膀肌肉會緊繃,也會縮短步幅;如果手臂位置太低,則會造成過度前傾以及身體的垂直晃動。
如果手臂的擺盪跨過身體中線,會增加上半身的力矩,使對側腳被拉向中線而破壞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