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生涯短暫,一旦離開運動專業,狀態會不斷下滑。但這也不是絕對,香港賽艇運動員羅曉鋒,出道時被譽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出色划艇手」,卻於2012年急流勇退,2年後又神奇地復出,最近更在越南亞洲沙灘運動會男子單人雙槳勇奪亞軍,可謂寶刀未老。他的由一個文靜內向的小子變成香港划艇隊的砥柱中流,故事是怎樣的呢?
初出茅廬——運動改變羅曉鋒
97年,中三時代的羅曉鋒,通過學校推廣計劃,初次接觸室內賽艇,由於表現良好得到提拔。他本身喜歡體育課,陸上的體育課堂表現未算突出,卻在水上得到新天新地。家住沙田的羅曉鋒,經常看見城門河上龍舟競渡、划艇,想也想不到有在河上一展身手的一天。他邊讀邊練,清早五點起床訓練,八時上學,放學後再練一節,只用了兩年時間就代表香港外出比賽,18歲時在多哈亞運會奪得奬牌,展露出驚人的潛質,此後他長期佔據港划艇隊的代表地位,一共參與了2屆奧運會、4屆亞運會。每隔2年,巿民總能在大型運動會的新聞報導中見到他的名字。
羅曉鋒回想這段經歷,表示運動改變了他,除了喜歡體育課之外,還熱愛美術課。他告訴我們少年時身體細小,性格內向,我們很難想像這個畫面。運動結予他一份職業,堅實的體格外型,通過外出比賽,目光放大了,多與外國人接觸溝通,性格也由內向變得外向。
挫折變動力——激情到沉著的銳變
談到最深刻的回億,筆者猜羅曉鋒會講及出席奧運會,或某次驚心動魄的激戰。故事原來不是這樣的,這件事發生在中段的運動生涯,已過了初段有火氣、有衝勁、進步快的階段。他期許自己更上一層樓,給了自己很大壓力。此時他開始埋怨自己,埋怨教練,又不知哪裏出了問題,只知教練每天都反覆叫這樣做,日復一日地說著同一樣的要求,成績卻停滯不前。到有一天,終按捺不住大發雷霆,在教練面前擲爛水樽。當時教練很驚訝,他自己也嚇了一跳,卻憤怒地離開。回到房間他的情緒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感到傷心、內疚,甚至哭起來,事後他向教練開道歉,逃過被逐出隊伍的命運。這一次情緒失控,給了羅曉鋒深刻的影響,日後有困難都學會控制,變成在賽場上沉著冷靜的選手。誰想到一次挫折變成往後的動力?他做到了。
運動員有 take 2
自此之後,羅曉鋒不埋怨,多鍛鍊,遇到問題用思考解決。他笑稱:「做了18年運動員,遭遇到的問題多到數也數不清,慢慢你會享受問題的出現,最緊要是沉著面對」,「解決不到也好,過程中必會有得,結果不論正面負面,都是重要的經驗。運動員就要隨時準備面對困難,不是要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在風雨中起舞。」筆者聽他娓娓道來,也感到一派勇者無懼的氣勢。就因如此,12年倫敦奧運會前夕,即使狀態不穩未能出席奧運會,也能坦然面對,甚至主動想到將來。當時他不過廿六七歲,就申請賽艇協會的教練職位,毫不猶豫地告別運動員生涯。他一邊做教練一邊攻讀運動管理的課程,一邊上學一邊訓練他早試過了,在他來說不是問題。但這次更厲害。他竟然還能抽出時間偷偷地練習,一心三用,兩年間還能保持退役前的狀態。體院教練看在眼裏,就勸他運動員生涯短暫,有機會為何不衝?於是,2014年他復出了,還代表香港到過仁川亞運。
離開又回來,他的心態更安定,因為沒有退役的㥬惶感,有了一次經驗,會更用心做好現在。賽艇運動中,輕量級有利亞洲人,但要吃得少又不可練太多肌肉,早前為了減磅,他重拾藝術興趣,醉心皮具製作忘卻飢感!古時有關雲長全神貫注下棋刮骨療毒,今日有羅曉鋒造手袋抵抗美食誘惑。
早前錯過巴西奧運,但對他毫無影響,現時他確立了參加公開級的路向,不用keep體重,現在還有進步空間,只希望「盡情練,去到幾多得幾多。」現努力爭取2018印尼亞運的參賽資格。運動生涯無take 2?羅曉鋒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
後記
最後筆者向他請教年青人如何接觸這種運動,他指出,青年人對划艇有興趣,可到城門河畔沙田賽艇中心,也可留意康文署的訓練班,或者到私人屬會,可找到單對單學習的機會,他更表示,在河上玩比室內划艇機有趣得多。
採訪:Wing、山神;文字: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