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學五年級夏天的事情。放學後我和班上同學碰面,第一次沒有大人帶,踩單車離開自己住的城鎮。「我們去河邊吧!」就是這樣輕鬆的念頭。不斷出現的陡坡、從未看過的道路,我們一路往西,一心想到河邊去,雙腳不停踩踏。
在夕陽將西邊天空染成橘色時,我們終於抵達了多摩川。美麗的水流和河岸風景,蟲鳴聲相當清爽,那對一名少年來説,是貨真價實的冒險。
後來,因為天色變暗加上肚子餓,回家的路上意外地辛苦,但到家後胸口湧上的炙熱感動和充實感,至今依舊強烈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現在回過頭看,當時沒有人會在意單車怎麼樣。有些人騎著從低年級開始騎、當時尺寸已經太小的兒童車,也有人騎著媽媽的菜籃車。重要的是「想騎自行車去某個地方」的純真心情。光是踩踏板離開城鎮,不管距離有多短,都會變成充滿刺激的冒險。我認為變成大人的現在,與其投資自行車零件,不如喚起在不知不覺間忘記的,那種少年時代的內心之聲,這反而更重要吧。
丟掉電子工具
還有一點,踩單車時,如果可以的話不要把自己的騎乘數字化。看著電子工具的液晶螢幕,確認自己騎了幾公里、最高速度或平均速度是幾公里等,開始在意這些事情,就會錯過原本應該享受的景色,可能連想騎更遠的好奇心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無蹤。
重要的是鍛鍊自己的五感,感受逐漸變化的風景或香氣。看著儀表或地面騎完全程實在很浪費。希望大家盡量讓騎乘的過程變成記憶,而不是空留下一些記錄。所以,先丟掉電子工具吧。
電影《逍遙騎士》中彼得‧方達騎上哈雷,在離開城鎮時丟掉了手錶。因為有那樣的決心,才會讓冒險更加刺激。還有難得騎上車,內心應該多一份從容,讓臉上掛著笑臉騎車吧。
踩單車經過未知的土地,可用全身感受當地固有的氣味、聲音、涼風和起伏。不同於被車體和窗戶阻絕的汽車兜風,和排氣聲轟轟作響的電單車,踩單車連細微的資訊都能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