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鞋跑步對身體好?
裸足跑步約盛行於二十世紀末,目前依舊沒有確切研究指出裸足比穿鞋跑更好或是更健康,如果只是偶爾裸足體驗一下倒是無妨,若是長時間從事頻率高或強度大的跑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現代人的腳從小到大早已習慣鞋子的保護,腳底的脂肪量減少,不足以承受接觸地面帶來的反作用力。腳底的吸震能力不足,會對其他部位造成衝擊,從腳底、踝關節、膝蓋、腰推到盆腔都可能造成磨損、發炎,長期的衝擊還可能會影響到延腦,造成全面性的傷害等。
如果已有規律的跑步習慣,如一個禮拜達三次以上,就應該要有適當的慢跑鞋,才能夠保護腳部。其實以目前運動科學的發展,各種運動都有專用的鞋子與服裝,強調的設計重點也不同。如果穿慢跑鞋去打籃球,會因為踝關節的包覆力不足,在急停或急跳的過程中容易扭傷腳;相反地,如果穿籃球鞋去跑步,因為跑步是雙腳以單一方向規律的連續動作,比起慢跑鞋,籃球鞋的重量重,材質也比較硬,對腳底的負荷較大,跑久了可能會起水泡,或是造成下肢肌群的負荷過重,產生疲勞,無法拉長跑步的時間。另外,籃球鞋對腳跟的保護性也沒有慢跑鞋好。
跑步容易造成膝關節受傷?
許多人剛開始跑步時,大多是盲目地先到操場跑幾圈,一開始總是會跑到快喘不過氣,但隨著身體慢慢適應,覺得體力有進步後,人們便想要拉長時間與圈數,這時膝關節便可能慢慢累積傷害。
許多人誤以為跑步容易造成膝蓋受傷,其實這是因為錯誤的跑步方式、強度,以及未能同時增強下肢肌群力量所造成,加上沒有漸進式增強心肺功能、建立全身肌群(尤其是下肢肌群)支撐力量,而在短時間內貿然大量投入身體未能負荷的時間與強度,更加容易造成傷害。
想要跑步的初入門者,首要考量自身的體能。如果以前沒有運動習慣,或是過於肥胖的人,關節肌腱或全身肌群可能已有退化的情形,不足以應付跑步所需的肌群強度,建議在運動前要做適當的伸展操及肌力訓練,再以快走的方式開始,待慢慢適應後,再進階到時間短、分段式的慢跑。此外,運動後的休息(恢復、修補)更要特別注意,初學者可採跑一天休息一天的步調進行,再搭配每週2〜3次的肌力訓練,先強化全身大肌群力量,再分別針對踝、膝關節與下肢肌群進行訓練。如此一來,不僅膝關節不容易受傷,更能夠強化肌群的強度,避免肌肉萎縮老化。
許多人認為身體機能是固定的,只會隨著運動而耗損,例如膝關節會因為一直跑步而磨損,到了老年就會不良於行,其實這是很大的迷思。運動能夠促進與增強身體的素質,只要按照生長規律,從小給予適當的刺激與訓練,基準點就會比沒有運動的人還要來得高,對身體活動的能力、忍受度、環境的適應、疾病的抵抗也比較強。如同電腦、手機的軟體升級後效能會提升,身體適能素質與活動的能力同樣也必須適當改變及提升,才能應付更繁重的學習及工作。
跑步前、後都不要進食?
許多人認為在跑步的前、後都不要吃東西,我建議只要不會太接近運動時間,適量地進食可以避免因跑步時消耗熱量所造成的血糖降低。當進食時間過於接近運動時,因為食物尚未完全吸收轉化成能量,而且在跑步時身體上、下震動,留在胃裡的滞留物仍未完全消化,容易導致胃病變,以及胃酸與消化酶分泌失常。如果必須在運動前吃東西,可以選擇能夠快速被吸收的食物,如流質食物等,且最好在一個半小時前食用完畢。有些人會在跑步前飲用能量包,其實能量包的熱量很高,是給持續長時間運動的人食用,如果是一般的慢跑者,只要透過平時適當的飲食即可。能量包無法讓你跑得更快、更久,只是補充熱量,如果運動的時間與強度不夠,反而是多餘的。通常在長跑前或中間補充能量包,多半是因為訓練不夠充分,身體尚未完全適應長跑的強度,訓練得宜的長跑選手在跑步的過程中,只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就已足夠。
另外,運動造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會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因此適當地飲用運動飲料對於微量維生素與電解質的補充有幫助,但這也是在時間長與強度高的運動下才需要,如果運動時間低於一小時,不一定要喝運動飲料。跑步後飲食對身體造成的負擔沒有跑步前大,大約45〜90分鐘後就可以吃東西。有人認為跑步後吃東西吸收能力佳,反而會吃更多,等於抵消了運動的效果。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跑完後有饑餓感卻不吃東西,刻意將進食時間延後一點,反而不知不覺吃下更多食物,更得不償失。另外,有些人跑完後身體處於興奮狀態,沒有食欲而不吃東西,這時候身體容易缺乏能量,造成血糖與抵抗力降低,跑完後正確的做法是在稍作休息後進食。
跑步會導致小腿變粗?
時下有些女性不愛跑步的原因之一,是擔心跑久了會有「象腿」,因為只要有運動,就會促進肌肉纖維的增生。雖然肌肉纖維增生不免會出現肌肉肥大的情形,相對地卻可以減少脂肪,也就是長肌肉不長脂肪。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馬拉松選手的腳通常很纖細,因為長跑是對下肢肌群持續性的低衝擊,身體利用有氧的機轉供應跑步所需的能量,肌肉纖維會愈來愈緊實、線條更優美。而短跑的選手需要增加肌纖維數量,才可以儲存更多無氧能量,提升衝刺時必要的爆發力,所以下肢肌群比較壯碩。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小腿會因為肌肉纖維增生,加上脂肪尚未消除,所以看起來會變粗,但是只要選擇速度慢的長跑,就能消除多餘的脂肪。跑後再確實伸展肌肉,也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只要持之以恆,就不必過於擔心會出現「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