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是什麼?噪音就是你不想聽到的聲音。這種定義略顯主觀,卻又盡得真髓。只要某種聲音讓自己心浮氣躁,渾身不自在,對你而言那便是噪音。比如説搖滾樂,A君聽得如痴如醉,但對B君只是聒噪。
日趨喧囂的世界
從定義上來説,噪音具有強烈的指向性。對睡眠者而言,規律滴答的鐘聲,有時是愉悦的催眠曲,有時卻是干擾睡眠的噪音。此外,噪音並不一定音量大,但音量大最有可能成為噪聲。幼稚園午睡時間的一聲脆響,就可能驚醒所有安睡的兒童:但激蕩在夜店裏的重金屬旋律,卻可能讓人非常愉悦、放鬆。
工業革命之前,在西方世界的正常生活裏,人們能聽到的最大動靜是教堂的鐘聲。當大工業化時代來臨,新式交通工具出現,各種音樂設備附身,科學家們發現,人耳的進化速度,壓根兒追不上日新月異的現代設備所產生的聲音。有數據顯示,相較於工業化時代之前,人類的聽力僅提高了 19分貝。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最易受噪音威脅的是兒童和老人,有説法稱兒童在學校所承受的噪音與工人在8小時工作時間所承受的噪音相當;隨着年歲增長,老年人聽閾提高,老年性耳聾多發,許多老年人難以將他人話語與背景雜音區別開來。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病人,如癌症化療病人對聲音尤為敏感。WHO曾於2000年發佈報告稱,全球約有2.5億人遭遇聽力問題,其中半數集中於亞洲國家。
丹麥的聽覺研究專家Steven Greenberg説,聽力損失將引發社會和心理隔離,對這部分人而言,世界就像是音量微小的電視機,儘管畫面精彩卻總是聽不清楚。
體驗外部世界,人類有五種基本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在媽媽子宮內發育至第28〜30周,胎兒便能對外界聲音產生反應。呱呱墜地後,嬰兒發育最快的便是聽覺。作為吸引他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嬰兒出生後很快便能對聲音出現反應,聲音也是親子互動交流的手段。若人類失去了聽覺這一至關重要的感覺,世界無異於回到默片時代。
音樂變身噪音
英國人類學家Mary Douglas在《潔淨與危險》(Purityand Danger)—書中,曾提出「不在其位之物為髒」的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一旦脱離秩序,便被視為骯髒或危險。以此來看,音樂與噪音的區別,有時只一牆之隔。
《追尋寂靜》(In Pursuit of Silence)—書的作者George Prochnik認為,人們常喜歡利用新的噪音來遮蓋舊的噪音。比如説,使用耳機是用音樂隔離外界噪音的方法。無形中灌滿耳朵的音樂,若音量與時間不當,反倒是一種新的噪音形態。
1997年10月, WHO頒佈文件,首次對音樂與潛在聽力損失進行闡述(尤其是針對青少年人群)。事實上,隨着夜店酒吧、流行與搖滾樂的興起,加之隨身音樂設備的出現,受音樂導致的非職業性聽力損失的人群正逐漸擴大。2009年,荷闌一項針對1687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有九成學生習慣佩戴耳機聽音樂,有32.8%的學生習慣長時間戴着耳機,有近半數學生喜歡開大音量。
還有研究稱,生活在日益嘈雜的新時代的年輕人帶着iPod ,聽力損失的速度將比上一代人快2.5倍。
知多點
2010年6月,比利時根特大學耳鼻喉科醫生Hannah Kppler發表研究稱,聽MP3一小時將降低聽力,並會對聽力造成暫時性傷害。
血壓高
WHO的報告指出,噪音是心臟病誘發因素之一。以英國為例,2006年約有100萬人因冠心病死亡,其中因長期慢性噪音暴露而致死的約有3000人。這個比例雖然非常低,卻也不容忽視。就夜晚入眠而言,暴露於50分貝以上音量環境會使血壓升高,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Ellen Mason指出,噪音雖不能直接殺死人,卻會讓人更加緊張、壓力更大。對心臟疾病患者而言,噪音無疑是個壞傢伙。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慢性噪音者的身體應激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水準會升高。應激荷爾蒙相當於警戒指令,可使人體瞬間做好應對突發刺激的準備。
對循環系統而言,長期的應激荷爾蒙水準升高並不是好事,它可能是某些心臟疾病的病因。英國皇家薩里郡醫院聽力學教授Deepak Prasher認為:「這些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發生的,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即使你自認為已經習慣噪音,生理變化也還是在發生。」
噪音讓人心煩意亂
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體會—聲音能吸引注意力,還能打斷思路,讓人難以集中精力。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聽覺處理系統受到干擾。早在半世紀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Peggy Nelson就對教室的學習環境與噪音問題進行過研究。與安靜的教室相比,在吵鬧的教室內的學生難以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此外,這部分學生更難辨別詞義,寫作能力也更弱。
雖然談論噪音污染,感覺上既不如全球變暖的宏大熱議,又不如宇宙起源的深邃終極。可是,噪音就在你我耳邊。或許,你很少在意它,但它從不會消失。1905年,諾貝爾獎得主、德國著名細菌學家Robert Koch曾預言:「早晚有一天,人類為了生存將要與噪聲奮鬥,猶如對付瘟疫那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話盡人皆知,卻很少有人去讚許耳朵一番。這世界不僅是五顏六色的,還是音色各異的。以我陋見,耳朵是心靈的大門!愛護好聽覺系統,生活才動聽更動心!
知多點
人們有個奇特的心理,鄰居或樓上的噪音令人心煩氣惱。噪音既讓自己處於應激狀態,還會誘發精神壓力、偏頭痛,嚴重者甚至食演變成抑鬱症和心理障礙。
節錄自:《健康流言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