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遠足已成為不少人週末的慣常活動,但你又懂得如何選擇合適的裝備?我們特地請來資深行山人士及越野跑手Sam Tam教大家如何選擇。今次先從鞋這方面著手。
Sam Tam
我們進行戶外活動,會涉及不同性質,因應情況選擇不同的鞋種,較常見及可供選擇的可以分為路跑鞋、跑山鞋、行山鞋及登山鞋四大種類。一般可以因應地型、路況及活動類型而作出選擇。先說路跑鞋,重量方面相對較輕,注重能提升用家速度,而鞋底的坑紋一般也較淺,主要適合於平坦石屎路面應用,對於崎嶇不平的山路就可能不太合用。
路跑鞋不論鞋面及鞋底都會使用較輕物料
為減輕重量,鞋底位置只有部份位置採用硬膠
鞋底與地面接觸位置鞋底坑紋較淺
行山鞋則注重為用家提供穩定度,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這方面最為重要,而鞋頭大多會較闊,而最前部份,一般會有較硬的部份,為腳部提供較佳的保護,可減少踢到石頭而受傷的機會,鞋底的坑紋會較深,有助減少在崎嶇山路及泥漿路面摔倒或滑倒的可能。
行山鞋提供較佳保護性
鞋底的坑紋會比路跑鞋較深,使用較硬物料
行山鞋鞋頭位置較硬,提供更佳保護
隨著越野跑日漸流行,在郊野的活動,不再局限於行山遠足,而加入了跑步的元素,跑山鞋就結合了路跑鞋及行山鞋的特點,除輕巧之外,也能提供足夠的穩定性,由於在崎嶇山路跑步時,著地的力度會較步行為大,如果鞋底坑紋較深,與地面摩擦力減少,能加快速度同時加強穩定性,因此跑山鞋的鞋底坑紋往往比行山鞋更深,務求可以令用家跑得快,但不容易受傷。雖然行山鞋鞋底坑紋較跑山鞋淺,但能把力度平均分散在鞋不同位置,用於步行仍能有足夠保護性。
跑山鞋輕型而提供穩定性
鞋底坑紋較深能加快速度同時加強穩定性
至於登山鞋,一般都會以高筒的設計,原因由於進行長途遠足徒步登山所須時間較長(可能超過一星期的旅程),而用家更可能須要背負如營具、行李及其他必須品等較重裝備,腳部除承受身體的重量外,更須出現承受背包的重量,出現腳踝受傷(如:拗柴)的可能也較高,高筒的設計能提供更佳的保護,減低扭傷腳踝的機會。此外,登山鞋很多時會使用如Gore-tex的防水物料,以應付變化的天氣(如:下雨的可能)及不同的地形(如:經過溪澗的機會)。而鞋底坑紋會是各類型中最深。
採用高筒設計的登山鞋
使用防水物料Gore-tex
深坑紋鞋底及採用防滑設計
而鞋的物料,較常見可分網面類及防水面料類,路跑鞋及跑山鞋多數採用較透氣的網面物料,由運動較為劇烈,故要較好的排水度,以便排汗,同時也要令重量較輕及透氣。行山鞋及登山鞋則須要較佳保護程度,故會有較硬身的部份,如鞋頭位置,而且會使用防水物料,令用家意外踏入水或雪,腳仍能保持乾爽,另一方面,行山及登山,相對沒有那麼劇烈,透氣程度較低,問題也不大。
網面鞋面,排水及透氣較佳
鞋底方面,使用不同膠料,防滑程度有所不同,較著名的鞋底品牌Vibram,以防滑能力好見稱,但因應不同用途,膠料及坑紋設計略有分別。而採用較多軟膠部份的鞋底,避震程度會較好,適合較劇烈活動,如跑步。而登山及行山為主的鞋,底部會較硬。
不同膠底配合使用
至於鞋的中底部份,近年流行一些較厚的設計,也提供更好的保護。而中底軟硬程度,也有功能性影響。如有扁平足問題人士,要選中底弧位較硬及足弓承托力較好的鞋種,減少受傷機會。
中央硬膠部份加強承托
對於鞋的選擇,Sam指出除之前所提及因應活動而選擇外,也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情況,如腳型,假如你是腳比較闊的人,可考慮專為闊腳掌人士而設計的款式。他又建議買鞋最好能親身試著為佳,避免網購從未試穿的鞋,因每一品牌即使相同尺碼,實質大小都可能略有不同,不同人的腳形有所分別,同一對鞋未必適合所有人,其他人覺得合適的鞋,並不代表你也會覺得合適。
試鞋方面,Sam提醒用家,腳部會因活動而發脹,就如晚上、及長途遠足及比賽後,腳部會較平時脹大一點,這是正常情況。故試鞋時,在尺碼及鞋帶的鬆緊程度上都要預留空間,他建議可以這樣做,穿上鞋後,把腳踭貼到鞋的最後位置,鞋頭應有半隻手指的空間,較為合適,一方面可避免腳部發脹產生問題,也可使腳指在行或走時,有足夠移動空間,以免撞傷。買鞋應預大半個碼,買登山鞋,更應預大一個碼,因經歷數天長途遠足,腳部脹的程度會更大。
保養方面,對於使用不防水網面物料的鞋,Sam建議每次使用後,用清水清洗便可,也可使用運動鞋專用清潔用品處理,但不應使用漂白水去清洗,以免對物料做成破壞。至於使用防水物料如Gore-tex的鞋,則可用Gore-tex專用防水噴霧,加強面料保護。洗鞋後以自然風乾為佳,也可考慮把報紙放進鞋內,加強吸濕,不應使用風筒,因高彽溫差會對鞋做成破壞。
產品提供:毅成戶外用品
伸延閱讀:戶外遠足衣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