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位置
—疼痛位置從膝蓋頂端延伸到腿骨頂端凸起,就在膝蓋骨下面(脛骨粗隆或脛骨結節),延伸一英吋到膝蓋骨兩邊。
疼痛描述
—膝蓋骨頂端附着肌肉疼痛時,立即治療。如果此處受到刺激,休息無法令疼痛好轉。這種情況幾乎不會惡化,但會嚴重干擾訓練。如果這種疼痛是因為跌倒,肌肉會走位,就會更加痛,常常還會腫脹。
—膝蓋骨的疼痛是各式各樣的,既有隱隱作痛型,也有劇痛型,還有跛行的。疼痛可能從膝蓋骨的表面或內部深處發出,且常有各種聲音:點擊聲、壓碎聲、彈出聲等。有時疼痛順着兩條腿蔓延,有時是兩邊。在此處嚴重受傷時,整個膝蓋都會水腫。
—膝蓋骨底疼痛。如果位置深,相關膝蓋骨問題就跟上述一樣。但是較低的膝蓋疼痛,常常是髖骨肌腱發炎。肌腱本身以及大腿骨前面骨突連接處(脛骨粗隆或脛骨結節)也會感到疼痛。當肌腱連結點受傷,跪地的時候常常會感到疼痛。受刺激的區域在酸痛的時候還會變大,也許會保持永久性的擴大和痛楚(尤見年輕人)。跑下坡路對於所有肌腱受傷都會產生壓力和痛楚。痛楚會很頑固,可能從持續性的酸痛到階段性的劇痛混着微痛。有時肌腱壓縮的時候也會腫脹,感到疼痛。
—沿着膝蓋骨的疼痛都是典型的輕度到中度疼痛,通常休息就能改善。若疼痛的位置更深、靠近邊緣,尤其在膝蓋的關節線上感到疼痛,有可能受傷更加嚴重。
生理結構簡介
—膝蓋是樞紐關節,因為它鉸起來,膝蓋骨沿着前段滑入骨梢。有力的大腿肌肉過度到膝蓋底的髖骨肌腱,這條重要的肌腱延伸幾英吋到腿骨的頂端,上面附着着脛骨粗隆——骨頭前面的凸起。軟骨層在磨擦時有保護作用,若軟骨受到刺激和傷害,則會形成關節炎。
—膝蓋裏的另一組織半月板也會受傷。它是一個楔子,呈半月牙形狀,卡在大腿骨(股骨) 和腿骨(脛骨) 之間。每個膝蓋都有2條,它們能減震並支撐骨骼,使其保持完美的位置,將膝蓋鉸動時的摩擦力減到最低。它們由一種稱為纖維軟骨的軟骨組成。當膝蓋扭曲,位置不穩定且效率低,或者其中一條骨頭過度移動,半月板受到擰力或拉傷,就會感到疼痛。受損的半月板會令半月板附近的正常軟骨漸漸磨損。
成因
—當大腿肌肉結合處被過度拉扯,膝蓋骨的頂端就會常常受傷,此處會適應逐漸增多的負荷。過多的下坡奔跑、里程增加、重量訓練中徒增意外壓力(特別在抬起過重的東西時)、跳躍、着陸位置錯誤等都是成因。
—膝蓋骨本身的疼痛也跟負荷有關。如果膝蓋骨和股骨中間的軟骨不能適應負荷,就會受到刺激。如果適應是循序漸進的,軟骨就會變得更厚、更強壯,每個人所需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如果持續受到刺激,就會導致軟骨表面出現關節炎,容易造成永久性的疼痛。如果表面契合得不密切,令膝蓋發炎,膝蓋內部的液體就會因發炎而改變,或者令到軟骨表面受損,就會聽到點擊、彈出和壓碎般的聲音。有時,聲音會隨着膝蓋的癒合而消失,但如果聲音持續存在,有新的聲音或者聲響很大,還是去看醫生吧。有些人在年輕時就有這樣的經歷,也習以為常了。許多人膝蓋骨背面的髖骨溝很淺,或者不規則形狀的膝蓋骨會比正常膝蓋骨滑入時產生更大的摩擦。弓形腿或膝蓋外翻的人,其膝蓋彎曲的時候膝蓋骨會稍微滑到一側,受到更大的壓力。過度外旋或內旋會令膝蓋內翻或外翻,也會對膝蓋造成壓力。
—疼痛沿着膝蓋骨側面楔形往往是因為令膝蓋骨和骨溝保持平行的結締組織受到了刺激。當膝蓋骨受力把自己拉到一側,結締組織就會受到刺激。前面所提到的解剖學變形也是成因,但是過度內旋和外旋則是更常見的原因。
—髖骨肌腱疼痛和過度負荷有關,所以循序漸進的適應是有幫助的。人體的膝蓋解剖學形狀會影響髖骨肌腱受力的方向,單單一惘角度的拉力會令肌腱受到更多壓力。疼痛和過度內旋和以及有時的外旋也有關,儘管它們作為成因常常被忽略。如果肌腱嚴重受傷,或長期疼痛被忽略了,肌腱就有可能永久性受損。
—肌腱止點處和脛骨粗隆疼痛和髌骨肌腱疼痛的原因一樣。儘管,內旋和外旋造成的痛楚很少。年輕人,尤其是大約16歲左右的男孩,此處的生長中心也有可能受到刺激。
療法
—只要有符合邏輯的起因,輕度的膝蓋疼痛是正常的。增加運動里數、更換運動鞋、在斜坡上跑或其他運動/訓練都是典型起因。輕度疼痛時訓練是沒問題的,因為膝蓋會漸漸適應變化。如果疼痛不能遵守《帶痛跑步規則》的常識,休息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有腫脹、刺痛、劇痛以及重複出現的疼痛,請看醫生。忽略長期、輕微的痛楚常常意味着內部刺激可能會導致不能挽回的膝蓋傷害。
—髖骨周圍而非髖骨肌腱疼痛可以用幾種方法來治療。常提升鞋子來加強穩定性、使用訂制型的醫療矯形器可幫助身體型狀與常人有異的人,以助膝蓋保持對齊。這對於重複出現的輕度疼痛非常有效,尤其當疼痛不斷出現又保持在特定水平的時候。
—大腿肌肉(股四頭肌)的力量對於保持髖骨平行、減少膝蓋過度移動是很重要的。內部肌肉稱為股內側斜肌(Vastus Medialis Obique,VMO),才是應用重點。雖然VMO練習要花時間才見效,但能保護膝蓋未來免受傷害。當肌肉逐漸適應後,就會變得更加強壯,有些跑步者會在锻煉期間休息,他們往往需比其他人付出更多才能領會到它的好處。
—如果髖骨肌腱和脛骨粗隆疼痛沒有因跑步計劃縮減而大幅度降低,那麼就需要休息。這些區域如果受到強烈刺激的話,癒合會非常慢。按摩肌腱和冰敷按摩也許會有幫助,髖骨肌腱帶也許可以幫助繼續進行訓練。
—彈性膝蓋護腕、髖骨肌腱帶和膝蓋護腕對於任何膝蓋疼痛都有用。不同的產品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如發現護腕無效,可嘗試其他辦法。
—物理物理治療師和訓練師使用髖骨貼布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小貼士
—跑步不會令膝蓋受損•除非跑步的時候膝蓋疼痛或重裝。研究顯示軟骨越粗,膝蓋越健康。即使是高里程跑步者也有這樣的效果——因為適應性。
—許多跑步者患有關節炎,因為他們的基因容易令他們得關節炎,跟是否跑步並沒有關係。不同的人,容易得關節炎的程度也不一樣。
—許多因為關節炎而不得不停止跑步的人,可以採用白由插人健步間歇的方式來跑步。還有些人跑步時會感到關節炎疼痛,走路和日常活動中反而不會痛。很多普通的、不跑步的市民患有不為人知的關節炎,如果運動不足就不會發現病徵。
—考慮手術要極其小心,因為膝蓋在手術以後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些組織被移除後,會對剩下的表面造成更大的壓力。前十字韌帶修復對跑步和健步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但是_骨軟骨清創術(SU)的效果很差。過度採用側面釋放(切除維持膝蓋骨外部的組織)找對疼痛源頭的在極少數情況下是有效的。數年來,膝蓋外科手術的趨勢,像側面釋放,是來了又走。幾年前,實施膝關節皺褶(許多膝蓋中發現的結締組織束)手術是慣例,現在則比較少見了。骨科醫生變得越來越保守,他們傾向於留下大多數的半月板(而非激進地清除)。新的手術程序有望補充表面,消除缺乏軟骨區域的“骨和骨”的摩擦。非手術、注射透明質酸能補充表面區域和潤滑。所有這些選擇,你都可以和骨骼醫生進行探討,不要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