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是非常高強度的競技運動。全程馬拉松出現心臟驟停情況的可能性是十萬分之一,而半程馬拉松的可能性是全馬的四分之一,即大概四十萬分之一。中年男性因跑步而猝死的風險較高,因跑馬拉松而出現的心臟肌肉受傷通常都屬於急性。而常見的受傷包括:因肌鈣蛋白水平上升而觀察到的急性心肌受損、急性右心室擴張及功能失調、重複的心肌受損等,都可以引至心肌纖維化。因此,參賽前應做詳細身體檢查、適當的訓練和準備,比賽之間要有充足的休息和恢復,這都有助減低患上心臟病和猝死的潛在風險。
另一方面,跑手為準備馬拉松比賽都會努力訓練,通常會不斷增加訓練量或訓練強度以提升競賽表現。跑步雖然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如果訓練過量,可能會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有研究指出,如果每天做中等強度的運動超過9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超過40分鐘,可能會對心血管造成潛在的不良影響。
有氧運動縱向研究(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招募了超過52,000跑會成員和對照組,21年來一直跟進他們的情況。結果顯示,定期跑步人士的死亡風險比不跑步的人士低19%;但此結果並不包括每周跑32公里或以上的跑手。有證據顯示,高強度的競賽跑步會損害心臟。故此,為免對心臟造成過大壓力,經常進行非競賽性的中等強度跑步,對身體最有益。另外,跑手訓練時亦應量力而為,以免損害心臟。
節錄自:《我的第一本跑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