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置:香港境內最西南方的小島
簡 介:原本藉藉無名的大鴉洲,只有農戶數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七十年代越戰之後的排華潮卻改變了這小島的一切。由難民身份變成「船民」身份的越南人成為島上的居民,島上的建築、生態為之大變。九六年後島上最後一批船民離開後,大鴉洲步入廢墟年代。
目前情況:大片地方已經平整了,曾建議被用作發展與機場相關的設施或成為中華電力的液化天然氣存放地方,但這計劃又不了了之,不過這一幅已平整了的土地在香港實在是太吸引了,未來充滿未知數。
偏遠又平靜的小島
大鴉洲位於香港境內極西南,屬於索罟群島之中的最大島,島上只有農戶數家,分別是姓吳和姓楊,居住在小島中部的上村和下村,在六十年代是養豬大戶,之後又在島上種植菠蘿,還運往香港出售。農戶在這小島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七十年代越戰之後的排華潮卻改變了這小島的一切。
船民流放荒島
八十年代時農戶被遷走,島上加建供5,000人生活的羈留中心,運來了一批又一批的「船民」入住。「船民」不是難民,得到收留國家或地方的對待也不同。畢竟他們不是犯人,不應留在監房,但放任在社會上四處流走又不是辦法,唯有開發荒島安置好了。香港政府這一招「流放荒島」的舉動,對於仍然身在越南但心動來港的越南人肯定會減少他們偷渡來港的意慾,果然是一石二鳥的高招。
少有的外藉人士騷亂
面對前路茫茫、生活在禁閉的空間,船民的心理起了不少變化,結果在1989年9月23日,島上的船民爆發騷亂,當時羈留中心的當值警察人手不足,一時間無法控制場面,雖然後來水警加入增援,但仍然失控,晚上警方唯有撤退。結果島上的船民突然生活在無法無天沒有秩序的日子,有些人被殺,有婦女被姦,50 名當值警察中有23 名警員受傷,更有警員要游水到附近魚排避難,困獸鬥的場面竟然在香港最偏遠的小島出現。唉!真是可悲的往事。到1996年9月船民全數遷出,船民羈留中心也拆了,留下一個平整的廢墟。
船民生活印記
登上大鴉洲的人一般都是在小碼頭釣魚或是來行山找怪石的旅遊人士,一心找廢墟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島上的羈留中心已拆卸,留下一大片平地,貌似沒有甚麼好看,但細心一找仍會發現一座中式的石山盆景,一些房樓的地基,一些水務設施,也有一列爐灶遺址。不過更精彩的反而在叢林之內,還保留著一所公廁,但就不建議你用了。在一幅牆壁上寫有大鴉洲的字樣,這是最能證明你成功登陸大鴉洲的標記,不妨合照一張相。在叢林之中仍有一些石桌、石椅、石欄的殘留建築,保留著八十年代以紙皮石為主的裝飾風格,看著這些庭園建築,就仿似回到往時的香港。
天池仙境
為解決船民的食水問題,政府利用島上的天然環境修築了一個小水塘,後來這地方被人美稱為「天池」,正就是這一個「天池」的名字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來,但看了之後都會說:「怎麼會是這樣的?」其實又有甚麼出奇呢!都說是廢墟啦,你真會以為有仙女出浴嗎?沒有垃圾已是萬幸了。但這一天池雖然賣相一般卻是很多小動物、昆蟲出沒的地方,要保留啊!
船民的遺物——石刻和墓碑
在叢林之中,我們仍可發現到一些越南船民留給香港的印記,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在一塊裂石寫上的「船民中心 自由萬歲」的石砌。身在羈留中心但仍然可感受到自由,這會不會是香港給予世界的印象?
在叢林山邊附近和在岸邊的巨大岩石附近,我們又發現另一些越南人留下來的生活遺跡,就是墳墓啦。本著考據的心態不怕鬼神靈異,才會有意外收穫的。墓上寫上的是沒有名字的人,唉!身逢亂世,名字又有甚麼用?都不知明天是甚麼光景,但見立墓者的人情仍在,留下永遠的印記,安息吧。
大鴉洲,絕對是一個被戰爭和種族清洗,加上政治考慮所波及的地方,雖然不在戰爭環境之中,但仍然受到影響,可見戰爭真是沒有甚麼好結果的。現在,我們除了那一句「北漏洞拉」我們還會對當年的船民生活有多少回憶呢?真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地方。
未來總會被發展
船民離開後,政府曾計劃善用這地方,例如2000 年政府打算在這裏興建監獄,但保安和交通都是大問題;2007 年中華電力建議在島上興建液化天然氣站,但隨著內地可直接向本港提供天然氣,增加基建只屬浪費,計劃又被擱置。未來的大鴉洲仍然充滿變數,這附近是本港境內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共存的唯一水域,生態價值極高,未來任何變動都會是一場「發展與環保」的大角力。
我倒希望「北漏洞拉」(真正意思是:從現在開始)大鴉洲可以成為讓大家明白戰爭禍害的教育場地和沒有人為管治的生態保育樂園。
延伸知識
大鴉洲所屬的索罟群島,是香港最西南的地方,當中以頭顱洲的位置最南。小鴉洲的沙灘最美,圓崗洲的通心洞更是貫通全島的海蝕洞,這裏也有一個名為樟木頭的小島,島上擁有全港唯一的方形吹穴──「方形漏斗穴」。大鴉洲51號燈塔下的堆疊岩石洞名為「賊佬竇」或「撈家竇」,因傳曾有賊佬或撈家藏身其中,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卻曾經是村民躲避日軍的藏身之地。
節錄自:《香港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