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恆,前香港單車代表隊隊員,大家都尊稱他為「恆隊長」。雖然他在單車上的戰績彪炳,但其實他自少已接受梁爸爸的越野跑訓練,所以在越野跑、野外定向方面亦相當出色,近年更經常站上頒獎台。對於越野跑,恆隊長強調懂得思考,比起盲目鍛煉體能更為重要,因而過往一年他為後起之秀吳瑋曦設計訓練時,只帶曦仔跑山澗、爆林路、綑亂石,目標是讓曦仔可以於越野賽內改頭換面。曦仔今年終於夠年齡參加TNF100 50公里賽事,今次就聽聽恆隊長如何訓練曦仔,以充分善用他年輕旺盛的精力。
先苦後甜TNF100 50公里賽事
「TNF100 50公里賽事是一條先苦後甜的賽道,特別是第二段,路況崎嶇,如單純用體能應付,虛耗過多體力,別說難以在平路為主的第三段跑出理想速度,之後的龜頭嶺及八仙嶺,更加會無力上落山。」
「最佳策略是以六、七成力應付崎嶇路段,保留的體力留待平坦或技術要求較低的路段才發揮,方可做出好時間。」
黃金時期受傷大問題
「認識曦仔,是因為在越野賽上見到他的表現明顯較同齡青少年強,贏很多時間。加深了解後,知道他有參加學界的田徑及越野賽事。」
「有次同場比賽,留意到他平路速度高,但因為越野技巧不足,落山時經常要煞停,雖然他可以勉強用體能換取速度,但就會白白浪費了體力。」
「㬢仔今年剛滿18歲,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黃金時期,希望可以幫助他改善越野技巧,學會思考並選擇最合適的路線;而且提升運動成績的黃金時期為17至22歲,減低受傷風險亦非常重要。」
恆常訓練
「曦仔需要的不是體能訓練,這些他自己會做,所以我一開始只帶他走澗。方法很簡單,先設定終點位置,大家各自選擇『最佳』路線行過去,每次總是我先到達,他就開始理解到選擇路線的重要性;同時由於山澗崎嶇,亦可提升他的落腳準繩度、腳腕肌力及身體協調能力,不過,必須有專人陪同,否則會很危險。」
「完成兩、三個月訓練,我開始帶曦仔到岸邊,例如吐露港一帶,用較高速度沿岸邊崎嶇大石走;由於路況較平而且大石乾爽不會滑,可讓曦仔將學會的越野技巧用較快速度應用出來,這時曦仔對路況的判斷及越野技巧已明顯提升了很多。」
「早前曦仔為應付公開考試,暫停訓練兩個月,復操後雖然體能下降,但仍然可以活用之前學會的越野技巧,證明他的腦袋已習慣思考,越野技術已成為他的本能。」
「未來數月將會跟曦仔試走TNF100 50公里路線,針對各段路的路況進行練習,讓他可以發揮出最佳狀態,奪得好成績。」
為何選擇50公里?
「年青人的優勢是體能,爆發力強及回氣快,適合較短途的賽事。超過50公里的長途賽需要的是耐力及經驗,對鬥心凌駕體能的年青人來說,未必懂得體力分配,容易受傷;而且心臟未發展成熟,長時間保持高心率可導致心肌過厚,並非好事。」
爆林提升體能?
「平坦如大部分麥理浩徑路段,雖然可練到速度,但無法鍛煉大腿肌及背肌。在經驗豐富人士陪同下練爆林路,由於要手腳並用攀爬崎嶇路況,就可鍛煉到整體肌肉及軀幹協調,跑崎嶇路面就會變得更穩更快。」
後生可減少補給?
「無論什麼年紀,都要注意補給問題,不少年青人恃著年輕體能佳,參加賽事時只於檢查點補水,或只會徒手拿著一支水樽來跑。其實應考慮用水袋或腰包,因為越野賽變化大,中途或會有走錯路風險;而且單手拿樽,遇到突發事件時難以保持平衡;騰空雙手,可跑得更輕鬆,水樽亦不易飛脫。」
吳瑋曦小檔案
2016 Lantau Vertical組別冠軍
2016 HK168 33km第一名
為何喜歡越野跑?
「其實我小六時已開始行山,因為可以看到香港不同的風景。後來想一次去更多更遠的地方,於是愈行愈快,更開始長跑、鍛煉體能,令自己可以去到更遠的地方。」
「以前我好鍾意衝上山,落山當休息,感覺好舒服;但現在我知道越野賽除了速度,更講求技術及策略,要懂得分配體力應付不同的路況,次次都有新鮮感,令我愈來愈愛上越野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