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過程中的種種疑難,都有減少出現的方法,參加比賽前睇一睇,祝你最後無事!
曬傷
陽光中的紫外線讓皮膚發紅或發燙,在夏天,即使是多雲的天氣也可能曬傷,嚴重的話會產生水泡。
預防
塗上高防曬係數的乳液,並盡可能在陰影下跑步,穿戴遮陽衣物與太陽眼鏡。
處理
如果曬傷了,遮蓋受損皮膚並躲離開陽光,用冷水做局部冷卻,並拍上曬後乳液,避免再度接受日曬。出現水泡則需盡速就醫,千萬別弄破水泡。
防曬介紹:《5款運動型防曬比較》
熱衰竭
運動中流失體液,沒有及時補充,就可能導致脱水,並流失大量電解質,引發熱衰竭。表現為頭痛、皮膚蒼白濕冷、頭暈、意識混亂與肌肉痙攣。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惡化成中暑,令體溫恆定機制完全失調,出現生命危險。
預防
起跑前必須充分補充水分,路程中要不時小口喝水。
處理
即時停在陰影下休息,並且飲水,但要避免喝得太急太多。假使脱水程度嚴重,可用運動飲料。
延伸閱讀:《熱衰竭與中暑》
水泡
足部被不合腳的襪子或運動鞋反覆擠壓,就會會出現充滿液體的水泡,最常見的位置是在腳跟或腳掌前端,雖然大多不算嚴重,一旦發現就會「周身唔聚財」,當發展至痛楚時,不處理的話可能併發感染。
預防
出發前塗上凡士林,並穿著雙層織造的襪來減低摩擦。
處理
如無工具與經驗,不要將水泡刺破,用清潔的水沖洗並風乾,貼上具有緩衝效果的水布貼提供保護。
處理水泡:《水泡和足繭》
跑後肌肉痠痛
原因是運動使肌纖維產生了微小創傷,通常在運動後24-72小時間最痛苦,而且常見於入門者或剛換新訓練計劃的跑手。
預防
做足跑步前的暖身與跑步後的緩和運動,可降低痛感。另外,運動完畢使用foam roller,或自行按摩也有幫助。
處理
完成劇烈運動之後一天,做一次短距離超慢的緩跑,可促進血液運行,加促肌肉痠痛。反覆使用冷熱水泡浸痠痛處也有助紓緩。
紓緩:《以慢跑驅走運動後疲勞》
參考自:《跑步‧馬拉松圖解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