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曾經在香港參加過的100英哩越野賽,其實每一個也很有意思。第一個玩的是雷利旋風156(當時還未加至160公里),與隊友來回走衛徑一次,去程輕鬆回程卻變成地獄之路。其後的HK168,限時36小時,膽粗粗報名結果又能順利完成。之後的UTHK是首個專為香港山友測試是否夠實力參加國外100英哩而設的賽事,無論距離、總攀升幅度及完賽時間都跟貼UTMB;猶記得第一屆賽事的氣氛熱烈非常,當值的義工都是一班愛好玩山的山友,可惜第二屆卻發生幽靈CP事件,短短兩屆已結束其歷史任務。
路況原始
現時香港山友要為UTMB或UTMF試腳,就只得UTMT環大帽山越野賽。賽事來到今年已是第三屆,筆者連續參加了兩年,再次確認這條賽道的確非常好玩,除了距離及攀升幅度近似UTMB,就連路況也有點接近,很多時都要穿入路況原始、沒有石級的林徑,例如由針山剷林至下城門水塘、相思林徑上大帽山、掌牛山、蠔殼山、雞公嶺等等,非常考驗參加者的上落坡技巧,也可讓參加者體驗一下外國越野賽的感覺,尤其在現時當局收緊審批賽道的安全性下,更難一次過跑過這種路況。
香港的100英哩賽事已愈來愈少,UTMT已是最多人參加的一個。
這條賽道的特徵就是頭35公里上落不大,由火炭直至城門之間有很多適合跑步的路段,控制不宜,很易跑爆自己,就如今次筆者就不自覺下跑快了,結果一上大帽山即開始感到乏力,其後亦無法復原過來,結果只能一步一步捱回終點。不過,這也是超級越野賽的好玩之處,因為太長時間及距離,實在能夠有太多意外或狀況發生;全程控制得宜,不瘟不火,順著自己的部署完成賽事,才是優秀的超級越野跑手所需具備的心理及體能質素。
嚇怕人的尾段
整個賽事的精華路段,就是由大棠開始至火炭終點之間的50公里,無論你參加了UTMT系列內任何一個賽事,都必定要經過這條擺在終點前最後的修羅之路。正因為幾乎所有參賽者都知道這50公里的恐怖,所以當來到大棠前已感不適或疲累不堪,絕對有可能選擇在之前任何一個CP撤退。今年賽道稍經修改,大棠後先經南坑排村上走接回大欖,然後就要走四排石山、掌牛山及蠔殼山至蓬吉鄉,落山路段相當陡斜崎嶇,不少參賽者也在該路段跣倒擦傷,與之後一段的雞公嶺可說是賽事最難對付的下坡路。
比賽頭30公里有很多地方可以跑,但一定要小心聆聽身體狀況,絕不可以跑爆自己,否則就要好像筆者一樣負出沉重代價。(圖片提供:Sandy)
當終於捱過雞公嶺抵達打石湖,隨之要面對的就是要連續打兩個大佬──大刀刃及四方山,單走這兩個山當然不算難,難就難在UTMT、荃打火參賽者已完成了超過三分之二路程,所以要連續上這兩座「大山」,必然感到吃力!再加上賽事當日天氣頗熱,很多參賽者來到這裡也是捱上去,面對著無止境的石級,實在難以將「為何要這樣虐待自己」的念頭驅逐出腦內。唯一可以稍為令自己振作的事情,就只有快到終點這件事,反正來到這裡也不會剪帶嘛!
結界之體驗
不過,越過四方山後,終點近在咫尺所帶來的喜悅,還是會被燕岩一段爆林路給完全輾碎。漫長的密林路往往會令參賽者感到迷失,在林中左穿右插的感覺絕不好受,偶爾從樹隙中可看到大埔市區,卻會發現無論走了多久,距離市區仍是這麼近那麼遠。猶幸同時間困在這段爆林路的參賽者有不少,可以一同唸著「問候」大會的咒語,一同突破這結界。還好今次賽事未有下雨,否則燕岩這段路將會更難走,更折磨人。最終用了41小時才回到終點,從沒想過要在賽事中跨過2018年,實情是要在燕岩跟其他選手一起倒數,不過總算捱完這個賽事,讓自己認識到在嚴重體力透支下,鬥志還是可以應付過來,算是送了一份最好的開年禮物給自己。
賽事另一特色是沿途經常會返回市區,讓參賽者有機會買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或飲品。(圖片提供:chiu)
回顧這項賽事,其實大會的安排已相當不俗,無論是檢查站及賽道上的義工數量、食物及飲品的補給等,個人認為已算是香港最佳的100公里或超越100公里的賽事。只是某些位置的絲帶指示不足,或因掛絲帶位置較難看見,會令不熟路線的參賽者(特別是外國選手)感到迷茫。如能改善這些問題,以及提供更足夠的救急設備,相信將可吸引更多跑手參加。
UTMT實在有太多攝影師在場,賽後可以搵到很多靚相。(圖文提供:Jo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