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斯巴達障礙賽(Spartan Race)剛在新界西下白泥舉行,這是本項比賽第一次在這裏舉行,大會因應該地地型設計出特別的障礙,既要上山又要下海。當日參加者眾多,其有不少外籍人士,更有傷殘人士參與比賽,氣氛熱鬧,盡顯體育精神。
賽道途經平常不開放的農莊,參加者可看見不為人知的美麗景色
公開組參賽者Jane參加了是六公里衝刺賽,她一共要面對20個障礙環節,大概用了四小時多的時間完成賽事。賽後她表示最喜歡的五個障礙環節是:
牽索越坡(Slip Wall)
使用繩索跨越斜坡
匍匐前進(Barbed Wire Crawl)
在刺網下奮力向前
六呎高牆(6 ft Wall)
扭盡六壬越過高牆
攀向巔峰(Rope Climb)
徒手攀繩,然後敲響上面的令鈴鐘
一擲乾坤(Spear Throw)
只有一次機會的擲標槍
因為她善於攀爬,所以十分喜歡Rope Climb:「很多瘦弱女生都不能成功,當我爬至一半時,在場人士都一起為我打氣、為我加油。當我完成這個關卡時,全場為我歡呼。那刻的滿足感真的大於疲憊感。」
另外,有三個關卡是攀越不同高度的高牆,有四呎、六呎、七呎,她最喜歡的就是攀過六呎高牆。她覺得四呎太矮,沒有挑戰性;七呎又不夠高去抓住高點作支撐。相反,六呎高牆對於身高一米六的女生來說,既有挑戰性,又足夠她找到支撐點。
最後,她也喜歡玩「一擲乾坤」。這個環節是一次性的,即是如果投擲一次不成功,就不能再試。她很滿足於能一擲即中的感覺,證明自己又有眼界、又有力量。
參加公開組的人,沒有名次之分。完成賽事後,每人均能獲得一塊「完成獎牌」。
今年的新障礙,挑戰大海
斯巴達之障礙
斯巴達障礙賽裏面,有眾多障礙,很多參加者完成後狀甚痛苦,未能完成者望洋輕嘆,但記者問到「好玩嗎?」得到的回答都是正面,痛苦表情即時轉為大笑。到底在這些關卡裏要幹什麼?原來每個關卡都會看到一塊指示牌,上面會寫上如何完成難關、未能完成的準則及懲罰。另外,我們還會看到強制性、多次嘗試或一次性的字眼。究竟哪些是什麼意思呢?
斯巴達障礙賽有三個指標:強制性、多次嘗試及一次性。若果關卡的指示寫「強制性」,即參賽者一定要完成關卡的任務。失敗了,仍要不斷嘗試,直至成功為止。故此,指示牌上不會有懲罰。
「多次嘗試」即表示參賽者嘗試闖關失敗的話,就要接受懲罰。懲罰則統一為做30次Burpees(波比跳)!接受懲罰後,要繼續挑戰同一個關卡,再次失敗的話,要在做三十下波比跳,直至成功過關為止。
至於「一次性」,顧名思義只有一次機會完成任務。若果失敗了,參賽者就要接受懲罰,然後去闖第二關。
這兩位參賽者總對勇氣可嘉!即使未能完成任務,也卯足全勁做Burpees。
最後,因為這個斯巴達障礙賽存在受傷風險,各位參賽者必須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能力才參加比賽。同時,參賽者參加前需要先簽一份免責聲明,說明一切身體受傷都要自己負責。但採訪當日,也見不少傷殘人士挑戰自己,就算是旁觀者都看得熱血沸騰!
採訪:Man、Prisilla、W
文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