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要特徵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大小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波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嚴重者關節僵直、變形、固定等。傳統醫學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因為濕熱痰淤互結、阻滯經絡、氣血不得流通而致。在配合醫生診治的同時,如果病人在飲食方面有所選擇,則既可以杜絕痰濕的生成,又可以起到減輕症狀、穩定病情、防止復發、促進康復等作用。
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有益的食物有涼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這類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關節局部發熱和疼痛等。薏仁、豆腐、芹菜、淮山、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緩解關節腫脹症狀。冬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關節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有內熱的病人,應該多選用寒涼的飲食,如薏仁粥、綠豆、梨、菊花菜、蘆根等,可以協助清除內熱。
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類風濕關節炎是起病慢、病程長的難治性疾病。患病後必須堅持長期的綜合調理,才能緩解症狀、改善功能,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類風濕關節炎又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得病之後,病人的免疫功能發生了紊亂,體內的正常組織遭到破壞。為了防治類風濕關節炎,必須補充能調理和增強身體免疫功能的食物,把已經削弱和紊亂的免疫功能調整好。
為此,病人宜多選用優質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魚、豆類等和富含鈣質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精製糖,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同時,為了幫助疾病的康復,可經常選用一些增強免疫功能和健骨的保健食品,如淮山、茯苓、杞子、蓮子、冬菇、大棗、人參、黃芪等。
清淡食物
調節飲食對穩定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病情,促進疾病的康復有重要作用。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常年用藥,且多數藥物對胃腸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因而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要少食多餐,要以高蛋白、高維他命、高能量的食物為主,宜多選吃魚肉、牛奶、黃鱔、雞鴨、瘦肉、蔬菜、水果、豆製品、栗子等,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影響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
同時,病人不可偏食,除了多選用優質蛋白質飲食和富含鈣質食品外,還要多吃一些粗、雜糧飲食,如粟米、穀子、薯類、燕麥片等。粗、雜糧可以補充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對疾病的康復有利。對於服藥與飲食的關係,《素問•臟氣法時論》主張:「毒藥攻邪,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此外,對於食補與藥補要綜合、正確對待,應根據病人自身情況及其消化能力而定,以食後胃中舒適、食後能消化及對病情有利為原則。
節錄自:《痛症與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