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生活中,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容易處於旺盛狀態。資訊氾濫,總是追求速度,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會造成壓力暴增。結果會使促進興奮狀態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不容易切換成副交感神經放鬆自己。
啟動交感神經—自我放鬆
有一個簡單方法能強制活化副交感神經,就是細嚼慢嚥。
咀嚼這個動作,隱藏了不可思議的機制。目前已知,咀嚼東西時大腦會分泌化學物質:「組織胺」。組織胺是一種會造成過敏的麻煩物質,不過在腦中作用時可抑制食欲。一方面,也能抑制造成心跳和血壓上升的荷爾蒙——腎上腺素的作用。因此可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此外,現在還知道咀嚼能促進脂肪燃燒。利用氧氣燃燒脂肪,會使得體溫上升。身體乍看之下是活動狀態,其實是在放鬆。目前還不知道原因。只能說咀嚼還有這種功效,真的很不可思議。
運動選手在比賽前,為了利用咀嚼的效果,也都會嚼口香糖。可以啟動身體的引擎,但身心卻很放鬆。對於準備出場決勝負的運動選手來說,這是最棒的狀態吧。
咀嚼次數
擁有強壯下顎的繩文人一餐大約咀嚼4000次以上。鎌倉時代約2500次,江戶時代到二戰前約1500次。相較之下,現代人的咀嚼次數約600次,只有繩文人的7分之1。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不吃耐咬的東西了。首先,主食幾乎都是精製的穀物。白飯和白麵包都很柔軟,沒必要大嚼特嚼。肉類和魚類也一樣,軟到會在口中化開的口感,似乎是美味的基準之一。昂貴的和牛牛排或吞拿魚脂肪多的部分,常被形容為入口即化。點心也是喜歡蛋糕勝於仙貝,味噌湯用的是湯頭粉不是小魚乾。這樣想咀嚼都沒機會。
嚼口香糖也不錯,但還是建議多吃高纖維的穀物或蔬菜。特別是增加晚餐的咀嚼次數,身體會逐漸進入休息模式。
目標是吃1口咀嚼30次。一餐吃100口,就能咀嚼到3000次。順道一提,現在有很多人為了健康改吃糙米,但可能沒有充分吸收糙米內富含的營養。糙米吃1口要反覆咀嚼,才能夠破壞外層的膳食纖維。小腸無法消化膳食纖維,也無法吸收纖維內的營養,會直接排出體外。吃糙米要不厭其煩—反覆咀嚼,否則吃了就等於沒吃一樣。
節錄自:《日本名醫教你打造強健好體質》
photo:wny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