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想行山之餘加點清涼、添些難度,可以去哪裏?可以試試到沙頭角屏嘉石澗。
屏嘉石澗隱藏於沙頭角南涌與鹿頸的山林之間,是香港一個較大型的壺穴區。這處的地形獨特,八仙嶺郊野公園山水匯聚,部份支流經屏南石澗、屏嘉石澗直出沙頭角海。該山佈滿巨石,每當豪雨或風暴過後水勢頗猛,上游大水與巨石飛流向下,在山澗的凹處旋轉激盪,形成各大小壺穴。屏嘉石澗有一「嘉龍潭」(或叫石板潭),潭上石壁有幾個大洞,足以讓成人內進而且相通,蔚為奇觀。
遊人可在粉嶺火車站乘56k小巴至南涌天后宮,沿鹿頸路向南行。道上經過李屋、楊屋、張屋、鄭屋、羅屋,一路有漁塘、農莊,是香港罕見的農家風光。唯獨路上頗多猛犬,遊人需多加留意。
可以順道參觀天后廟,眺望沙頭角海
這一公里成一條大直線,視角幾乎沒有遮擋
路上有幾座公廁,遊人無需擔心如廁及疏洗地點,直行一公里至閘壩,就要向左轉,入衛奕信徑第十段。往上走約5分鐘,公廁對面有一處隱蔽小路通往目的地。
穿越小段叢林就會豁然開朗,抵達石板位置。兩邊大樹加上淙淙泉聲,早前累積的暑氣已經消去一大截。石板陡峭傾斜向下達幾十米,險峻而且雜草叢生,加上山澗流水和濕石碎塊,特別要格外留神。沒多久就會到達下游的嘉龍潭之「天池」和壺穴區,享受這個獨特自然環境。
石澗安全
行石澗與行山不同,遊人會遇上不同大小的石塊、不同速度和流量的山水、佈滿青苔和雜草的濕石等等。如缺乏技巧和安全意識,隨時會出意外,早前就有人在嘉龍石澗墮下失救而死。筆者今次有緣與香港攀山總會山藝教練吳銨洋 (Ken Sir)同行,立即懇賜幾招,讓大家玩得更安全。
Ken Sir示範行石澗
首先,香港的山澗多位處偏僻,出發前要留意天氣報告,如果出動前一星期內有暴雨,就會有山洪暴發危機。亦要留意沿路哪些位置可以接收電話信號,電話能求援之外,更可即時找出最近的出澗路線,所以要確保電量和防水。
接着Ken Sir指出,面對凹凸不平多碎石的山澗要打側身子,把重心分散到前後腳,增強抓地力;如果石面傾斜,站立及行走要呈外八V字腳。走路時提膝碎步,也是更讓步履穩健的方法。每步盡量選擇較大的踏腳石,而且要先探路,確定石頭不鬆動才前進,方能確保不失平衡。
另外,有青苔的石就不要踩,因為岩面滑滑的黏膜十分危險。就算沒有青苔,濕石亦容易令人跣腳,如非必要就不踩到濕石上。如果弄濕了鞋,就要找乾石磨乾鞋底才繼續旅程。
Ken Sir不鼓勵跳潭,因為你不能估計水深和水底是否有石。如果真的要跳,首先要懂泳術,然後要帶備浮物,例如防水袋或浮條。尤其是防水袋,既可防止隨身物進水(尤其能救命的電話),就算失足,也是救人自救的工具;另外要帶上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
裝備配套
此外,良好裝備也不可或缺,筆者今次帶上Teva Terra Fi-Lite,其蜘蛛橡膠底防跣能力強。穿着時用魔術貼調整,fit 腳型而且穩定,令鞋牢固地與腳掌合一。即使今次是開鞋首行,走了半天亦頗舒服,可見中底部份表現優異,讓筆者安全完成屏嘉石澗之旅。
圖:Priscilla, Jane
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