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經常運動,買新鞋、行得耐,都有機會生水泡,或者有人會認為這是運動家的勳章,但其實採取適當的措施,便可以避免水泡出現、減少痛苦。
腳趾、腳掌外則和腳跟,都是常見出現水泡的地方。穿著過緊的鞋,或經過長時間落斜坡,在鞋內不斷摩擦,會扯開皮膚表面,並在內形成一些空間,體內的黏液會進佔這裏,就形成水泡。水泡出現後,首要是防止水泡擴大、避免細菌感染。最不想看見的情況是膿水慢慢從水泡流出,患處呈紅色的條紋。
其實保持水泡是最佳的保護方法。假如水泡面積較小及不會讓患處感到難受,通可以無視,只需保持水泡完整,沒幾天就會自然乾。假如水泡面積比較大,感到痛苦、痕癢,便應該排出水泡內的膿水。切記一旦弄穿水泡,傷口便很容易受到感染,所以該先清洗患處,然後用已消毒的針在水泡邊緣刺一個小孔,平均施壓力慢慢擠出膿水。最後用酒精消毒,在患處塗上含有抗生素的軟膏,防止細菌感染,最後用包好傷口。
預防水泡的方法是盡量減少雙腳在鞋子和襪子內的摩擦。如果可以,換上乾爽的襪有助減少摩擦。或者出門前在腳趾間塗上花士寧。如果是新鞋的鞋口太緊,穿上較厚的襪子也是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