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雪山,除了要具備相關的技巧,同時亦須要有膽色,因為不少雪山的海拔高度都超過2500米,對人類來說,已經突入高山反應的危險區域,特別是以攀爬世界各地最高峰為目標的攀山者,這些高峰動輒超過海拔5000米,無論是高山反應抑或天氣變化,處處危機四伏。而在剛過去的6月5日,知名運動員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就完成了攀爬七大洲八大峰最後一個高峰──北美洲迪那利山的壯舉,成為第二位完成該挑戰的香港人,到底這八大峰有何危險及魅力?今次就聽聽他的說法。
吳俊霆成功挑戰七大洲八大峰,成為第二位港人完成這項壯舉。
七大洲最高峰的定義
如果有留意攀爬世界第一高峰的報導,應該還記得今年5月才有一位19歲的港人陳家希登上珠峰,成為最年輕登頂的香港人。而上年同時間,香港亦有兩位港人吳俊霆及曾燕紅成功攻頂。同樣在5月發生,原因是珠峰的天氣只會於每年5月變得稍為穩定,當時吳俊霆就足足在山腰的大本營(Base Camp)等了十多天,最終才幸運地等到這個開窗時機。「如果天氣差都無辦法,因為實在太危險,只能空手而回。」
上年5月登上珠峰後,吳俊霆已完成了七大洲八大峰其中五座高峰,還有南極洲的文森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及北美洲的迪那利山等待挑戰。誰不知在短短一年,他已閃電般攻上這三座高峰。筆者起初最想知道為何七大洲會有八大峰?「其實攀山界對七大洲上最高的山,意見一直有分歧,例如印尼的查亞峰到底屬於大洋洲還是亞洲?如屬於亞洲,那麼大洋洲最高的山就位於澳洲的科修斯科。現時的意見已偏向將查亞峰歸入大洋洲,而我就將兩座山都爬完。」
100磅裝備揹20日
如果單看數字,吳俊霆選擇排在最後才完成的迪那利山,海拔高度只得6194米,比起珠峰「矮」近三分之一,照理應該容易得多,但他說難度幾乎與珠峰同級,「珠峰的難度及危險性在於高海拔,而迪那利山就在於體力。因為美國政府對攀爬迪那利山立下了不少守則,其中一項是不可以僱用挑夫,行山嚮導純粹負責帶路,攀山者必須全程背負自己所有裝備、食物,排便亦要用桶盛載,我在上機時將背囊上磅,差不多接近100磅!」他說第一天由海拔二千多米高的大本營開始出發時,差點以為自己無法完成,因為實在被背囊壓得抖不過氣,結果攻頂用了17天,下山用了3天,總共有20天與這些重裝備同行。「而且每日都要自己鏟地開營同煮食,每日都要花幾個小時,所以體力要求真的很嚴苛。」翻查外國攀山嚮導網站American Alphine Institute對迪那利山的評價,果然是重點標示負重能力,更指出有不少人輕視了必要裝備的重量。「例如今次跟隨行山嚮導的隊伍入面,就有些參加者的體力未符合要求,行得好慢,原本預計6月4日由Camp 4攻頂,但行程延誤了三四小時,天氣變得惡劣無法攻頂,差點以為今次會失敗。」幸好天氣不似預期,翌日天氣突然好轉,吳俊霆才跟另一位參加者成功攻頂,毋須下年再來一次。
迪那利山的難度,在於攀山者者需要自己背著所有食物及裝備,吳俊霆的大背囊就足足重100磅。
每天去到休息的地方,每位攀山者都要自己鏟地起營及煮食,不會有人照顧。
八大峰的特點
既然完成了七大洲八大峰,當然要請教一下各座山的特點,「危險性最高一定是珠峰,迪那利就講求體力。阿空加瓜雖然毋須特別的攀爬能力,但由於山脊位於南極洲邊緣,所以山上長期大風。南極洲的文森山非常寒冷,最算在最佳季節攻頂,體感溫度都可以低至攝氏-60度。印尼查亞峰由於山上無雪,很多岩壁要徒手攀上去,所以攀岩技術要求最高。」要攀爬這些大山,除了高山反應,還有什麼危險?同時又需要哪些攀山技巧?請留意下次的報導。
七大洲八大峰
亞洲 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 8848米
大洋洲 查亞峰Carstensz Pyramid 4884米 / 科修斯科Kosciuszko 2228米
北美洲 迪那利Denali 6194米
南美洲 阿空加瓜Aconcagua 6964米
歐洲 厄爾布魯士山Elbrus 5642米
非洲 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 5895米
南極洲 文森山Vinson Massif 4892米
位於印尼的查亞峰到底屬於亞洲或大洋洲?不過吳俊霆已攀過澳洲的科修斯科,所以即使查亞峰屬於亞洲,他也一樣成功挑戰七大洲七大峰。
阿根廷的阿空加瓜是一座可以直接行上去的山,不用太多攀爬技巧。
珠峰是全球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米,山上的空氣稀薄,非常危險。
非洲吉力馬札羅山雖然高5895米,但被吳俊霆形容為是一座老少咸宜的大山。
南極洲的文森山只能乘搭俄羅斯的軍機前往,所以一定要跟團。
延伸閱讀:《吳俊霆攻七大洲八大峰-成功因素大解構》
文:Ge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