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不少人對於脂肪存著一種誤解:認爲脂肪等於肥、等於不健康。實際上,人類本來就應該帶著脂肪到處走的。脂肪是我們對抗災難的保障,它在飢餓、疾病和受傷時能救人一命。
人們透過進食攝取脂肪,就好比把脂肪注射到胃部或大腿。經過一天的能量消耗,沒有被消耗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裏。然而,人體的脂肪水平會隨著年齡按著某個速度一點一點增加,以至於我們在日常生活裏難以察覺,但驀然回首十年前的自己,卻意外地發現脂肪悄無聲息膨脹了許多。
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們都在發現自己被身體「背叛」後開始了他們的「減肥大計」。
節食 VS 跑步
市面上有許多減肥產品或建議,主張少糖、低碳水化合物,甚至節食。不過,這種方式可謂大錯特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人體的「飢餓反射」。最表面的意思是飢餓感的重現,讓人對下一頓飯的渴求越大,導致食欲增加,讓差不多所有節食的人都在停止節食幾個月後又重了幾磅。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不自律。然而,「飢餓反射」還會為身體帶來其他脂肪反彈的理由。比方説,新陳代謝減慢。當身體得不到恆常足夠的能量,就會自動調慢新陳代謝的速度來保存能量。具體來説,可能會讓你昏昏慾睡、盡量少移動和燃燒能量。沒有新陳代謝,身體的機能運動也會變得緩慢,完全達不到減脂的效果。
加上,不吃飯的時間越久身體就會產生越多脂肪存貯酶,導致吃下一頓飯的時候會有更高比例的脂肪能量貯存在體内,形成效果反彈。而且,低碳水化合物餐單會阻礙身體吸收「糖原」,這是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運作的主要能量來源。當糖原過低的時候,人們會容易感覺到疲倦,沒有能量去運動,這對於減脂質會帶來反面效果。
事實上,跑步可能是最有效的重塑脂肪方式,因爲在運動的時候,身體可以把脂肪轉化成燃料。跑步時會使體溫上升,假如可以隔天保持這樣的熱度45分鐘以上,身體為減少熱度累計,就會減少脂肪面積,幫助散熱。而且,由於體重和跑步的衝擊力成正比,所以如果可以維持隔天跑步,身體為配合這種模式,就會強化肌肉和減少脂肪,有效抑制脂肪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