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桂,入稱「皮蛋黃」、「桂神」,一般球迷對他的認識,是當年轟動香港的「三狼案」受害者黃應求之長子,還有他在ESPN擔任足球評述員時,創造的不少金句。「十二碼,一係入,一係晤入」、「加利仔的弱點是跑得慢、無速度、晤夠快」、「這場比賽只可用一個字來形容——精彩」等金句早已是家喻戶曉。不過,在七八十年代,他最為人熟悉的身分,是香港球隊教練,他曾執教的香港甲組球隊有東方、南華、海蜂及荃灣等,期間的經歷猶如坐過山車。或許,從事足球事業的人總會面對逆境,但能夠像黃興桂般看透世情,卻是難能可「桂」。
熱愛體育立志成為教練
黃興桂的爸爸黃應求是知名人士,認識不少足球圈人士,在父親的薰陶下,黃興桂自小便以足球為他最愛的娛樂,常常跟父親入球場看足球比賽,年紀輕輕已經看到姚卓然、何祥友等名球員踢波,從而吸收他們踢波和做人的態度。因為喜歡足球,更使他能夠結識黃文偉、陳鴻平等良師益友。
後來,他到美國加州大學留學,攻讀商科,兼修體育科。當地的體壇殿堂級人馬除了指導他一些技術性層面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如何從體育中學習待人處世之道,以及如何去建立「體育人員的精神」(sportsmanship)。黃興桂説道:「無論是籃球、足球,還是棒球,最好的運動員都不應只有天才及良好的技術水平,有時從他們的自傅、訪問及專爛中,我還會學習到他們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理,這些東西我都會銘記於心。」
一九七三年,黃興桂回流香港,滿有抱負的他願意由低層做起,在中學出任體育教師,希望從中吸收教學及訓練年輕球員的經驗。「大學畢業後,家人問我喜歡做什麼,我説喜歡做教練。我沒有繼承父業,選擇由低做起,到陳維周紀念中學任教體育。」結果短短四年間,黃興桂將一間本來沒有足球組織的學校改造成當時學界足球的霸主,也增強了日後他執教甲組球隊的信心。
初出茅廬,一鳴驚人
一九七九年,當時出任東方教練的黃文偉找來老友黃興桂擔任副手,雖然在球圈並不見經傳,但是黃興桂默默地工作,結果他的表現使管題層對他投下信心的一票。及後黃文偉於季尾他投菱電,他便被會方委以重任,出任東方教練。隨後的首個球季,黃興桂帶領着柬方這支歷史悠久何沉寂多年的球隊,連奪總督盃和銀牌賽錦標。在出色的外援如沙尼、漢斯貝利、夏普立,加上一羣年輕而且當打的華人球員如張志德、黎永昌、徐國安、曾錫昌等配合下,東方由一支實力平平的隊伍,變成擊敗精工、寶路華、南華、愉園等勁旅的「神奇球隊」。
執教的第一年,東方贏得總督盃冠軍,但黃興桂最難忘的不是決賽,而是初賽對精工的賽事,「賽前人人説我們面對勁旅,沒有勝算,結果憑着被人遺忘的『耶穌』居理、經常受傷的夏普立和剛冒起的華人球員如徐國安等人的努力,加上穩紮穩打的戰術,我們創造了『奇跡』,以四球擊敗精工!」這場賽事令當時球迷嘩然。
在決賽對加山一戰,東方的表現更令人感到喜出望外,黃興桂笑説:「我們曾經兩度落後,但球員在逆境下沒有放東,球隊臨危不亂,我亦敢於一反統帥成見,當機立斷,於上半場中段已作出換人調動,結果由夏普立兩度扳平,互射十二碼後,我們得到冠軍。在緊接的球季,我們在高級組銀牌賽中,先擊敗了星光熠熠的寶路華,之後再勝愉園,然後在決賽以四比零擊敗有『牙擦教練』之稱的吳飛執教的流浪,奪得冠軍,這些賽事實在令我回味無窮呢!」
集百家之大成的教波方法
初出茅廬便取得成功,原來有賴一套全新的教波方法。有人説,黃興桂像一個NBA球隊教練多於傳統的足球教練,但其實他不只有NBA的特色,「我的教波方法集合了棒球、NBA、美式足球及英式足球的特點,我教足球的方式是注重每一個細節,就算再細微的地方,都要百分百做到好,不可『求其』。當你每事都做到最好,球員便容易接受你。」他利用在美國所學的體育訓練技術,調節隊員整季的體能分配,又學習了解球員的心理,在兩者互相配合下,球隊自然能交出好成績。
除了要安排操練、輔導心理及講解比賽戰術外,作為教練的黃興桂也是球隊的「管理者」。以往常有華洋球員因文化差異而鬧不和,影響球隊士氣,但黃興桂自言沒有遇到同樣問題:「我在外國讀書,與外援溝通沒有問題。假如不懂英文、不理解外援球員的生活文化,便很容易令外援有機會為所欲為。一個明智的教練要懂得控制和協調兩方球員,而且要開門見山跟外援説明『國有國法,隊有隊規』,那麼外援球員的權力便不會過大。我教波的宗旨是一視同仁,只要管理和溝通做得好,球隊才能上下一心。」
黃興桂不是「紅褲子」出身,有人認為他能有這樣的成就只是運氣使然,不過他並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執教第一年便帶領球隊得到總督盃冠軍、五人賽冠軍和七人賽亞軍,後來在銀牌賽也得到冠軍。不要忘記,那時東方還只是一隊中型班呢!其實人家怎樣説也好,我相信只要我能交出成績,其他人便會收聲,所以我不需向大家證明甚麼。」黃興桂不認為沒有踢過波的教練,就不會是一個好教練,他和球隊的表現足可證明一切。
節錄自:《香港足球誌——職業足球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