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學生學業水平一向頗高,但學業水平高是否的的比其他地區青少年聰明?大家都是填鴨式教育的過來人,我們掌握的是考試竅門,是否真的聰穎過人,相信各人都心知肚明。為何當今世上先進,重要的企業、發明、科技、制度都來自歐美?為何贏在起跑線,走出校門以後,怎麼連尾燈也看不見?我們不得不懷疑,單單催谷書本上的成績是否做對。
美國中學生的數學水準一向不及亞洲國家。根據1999年伊利諾伊州內帕維市(Naperville) 203學區8年級生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他們的數學排名世界第六,輸給新加坡、南韓、台灣、香港和日本,科學則排名世界第一。而他們的方法,不是加強數學與科學的教學時間,而是要求所有學生每天上課前都要有一小時的運動,並且還要求運動期間的心跳率要在最大心跳率的80〜90%才算合格。
其實早有研究指出,運動可以讓大腦神經元「冒出新枝」。換言之,運動對大腦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於老年癡呆症、注意力不足、憂鬱症,有相當於幫助。伊利諾伊州要求全州的學校每天都要提供體育課,同時也要求上課的內容以體能為主。香港,一星期還有幾多課?實際上都是在催谷英數理化,最先被犧牲的就是體育堂。
追求學科考試的成績,結果是放棄了身心互動,得出來的是考試機器,大腦不能變得聰明,也許更會越來越蠢。由小幼稚園開始到中學,學生早已厭倦十多年來無意義的操練,無意義的考試,所以能進大學的,全都走堂去了,結果只留得「廢青」罵名,而考試技巧,並不足以應付變化萬千的社會生活……
運動不只會讓身體變更健康,也會讓人更聰明!有長遠目光的家長,及早給予子女均衡的身心學習環境,莫止催谷英語、數理化的成績,由運動中鍛煉靈活的頭腦才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