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膝關節有退化,最好都係唔好再跑步」、「唔玩跑步咪玩過第二樣運動囉」。 唔知各位跑友有沒有聽過以上說話?根據科學文獻資料,肌肉質量及強度25歲是最高峰,之後每十年下降6至8 %,肌肉質量與強度是關節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由此可以推斷,年齡的確是運動員的敵人。
但我有兩個例子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是美國奧運泳手,安東尼歐文(Antnony Ervin), 他於19歲是第一次奪得奧運金牌,他名成利就後希望追逐自己興趣,離開泳隊。八年後回歸泳隊,再次投入訓練,並於2016年巴西奧運以 35歲「高齡」再奪奧運金牌。
第二個例子是全日本馬拉松排名榜,排名榜顯示出一個有趣的數據,31歲跑第一百名的跑手,比30歲跑第一百名的跑手,半馬時間快接近一分鐘。再次證明年紀輕並不是運動表現的絕對優勢。
當然,以運動醫學分析年齡的問題,除了肌肉量流失外,肌肉柔韌性,關節控制與穩定性,也會隨著年紀減弱。肌肉量減低, 關節穩定性便會減少,增加關節退化機會。肌肉柔韌性減低,容易造成肌肉拉傷。但以上例子到底如何解釋?
其實運動表現除了體能,還要配合技術、飲食與適當的訓練。於跑步這一項運動上,較年長的跑手比較沈得著氣,鮮少起跑時會過度加速,導致後勁不繼。加上年長跑手生活比較規律,作息定時,也會帶來更佳的運動表現。
至於關節出現退化問題,是否代表要停止跑步?我的意見是仍然可以進行跑步,因為快又快跑慢有慢跑,只要心態上由以往衝時間、追排名,轉為完跑,並享受訓練的過程,加上配合科學化的訓練(例如10 %循序漸進式原則),並且好好保養身體,例如做好拉筋、肌肉力量訓練、肌筋膜放鬆、交叉訓練等等。察覺到身體狀況不佳,立即求醫。便可以做到長跑長有,但求無傷。
女青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
-----------------------------------------------------------------------------
女青適健中心 Y Health and Wellness Centre
一站式「治療、復康、適健」服務
熱線﹕2700 1733
網址﹕yhw.ywca.org.hk
地址﹕九龍窩打老道山文福道5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