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鬧巿中一邊吊頸一邊抖氣?是鍵者經常想的,某次無聊打開google earth,忽然在深水埗看見一處隆起綠色山丘,又不是嘉頓山。她又有路上山,所以就去看看是什麼地方。
查一查資料,原來這處是一座配水庫,高70米,稱作主教山或窩仔山,理應不是巿民休憩地點,然而,這卻是附近街坊常使用的去處。
她的位置正在大坑東球場北面,入口則在石峽尾街、巴域街交界的聖方濟各堂旁邊。沿巴域街往上走,經過了戒煙輔導中心,那一條小小的樓梯被稱作「百步梯」就是入口。一路走,首先會看見一堆被遺棄的神像,然後在密閉的叢林裏,慢慢會發現一些頗「企理乾淨」的小空地,內有不像政府設置的長櫈,有些長者在當中閒坐。
非官方遊樂場
不久就會看見被鐵絲網包圍的水務設施,但地上的泥土告訴你,轉右會有路走,而且能穿過鐵絲網。第一眼看見,就是好幾張乒乓球枱!天呀,怎麼會有人把乒乓球枱搬到70米的山崗上?然後眼前又是一道鐵絲網圍着山丘的中央,裏面有長長的雜草和幾棵大樹,外面的世界幾乎被林木盡數遮蔽,怎樣也不覺得這是我們認知的配水庫。鍵者再查看網外的範圍,健身設施多到不得了,健身單車、單槓、雙槓、吊環、韆鞦有好幾台,都不是康文署樣式,是自行製作的感覺。一路上亦有石屎櫈、太陽傘供人休息。
公民社會自建公共空間
在健身單車旁邊鍵者發現了一個有蓋櫃枱,收藏了啞鈴、乒乓球拍、羽毛球拍、急救箱、時鐘,根本就是個露天的休憩健身室。櫃枱上貼滿了報章,介紹了這處的來歷:由沙士康復者自發搭建的「公共空間」,一班晨運之友放置多種健身器材,讓街坊自由使用,而器材則由巿民夾錢購買。鐵絲網的彼端還有一個種植空間,在樹木中有一張長櫈,是主教山唯一可遠眺的地方,與獅子山遙相對望。
這裏不屬政府管理公園,更是不開放的官地,卻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沒有照明街燈,每位進入者皆冒了入侵官地風險。但這裏比充滿龍友的嘉頓山寧靜,明明是個70米高的山崗卻遭大樹遮蔽望不到山下景色,抬頭卻是一片天空,果然是個窩仔,也正好讓人在鬧巿中得片刻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