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我們一日接收到的資訊已多於古人一生的總和,但究竟邊啲資訊係對我地有用?
《道德經》有言,靜生智,定生慧
現今科技資訊發達,電話不離手,有氣無定抖,疫症係對我地原本的生活造成影響,但究竟係好係壞只有自己全心去感受才能夠體會,好多人以前返工響公司做得耐都想靜一靜。
好啦,依家好多時 work from home 又覺得太靜,其實我都唔知自己想點?媽,我好亂呀!
上星期去咗 Pure Yoga 一個新課程 - 太極瑜珈,由 YogaQi 創辦人 Ella Tham 主理
參考資料:pure-yoga
揉合體 Asana、氣 Pranayama、心 Meditation 三個範疇,將瑜珈動作代替功夫武術,再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了一節的冥想練習,過程中體驗到環境『靜』和心『靜』的分別。
註:輝 Sir 在此函概用上冥想一詞,沒有推廣任何宗教意味,如果你覺得有違你的信仰,可用其他類似詞語代替。
[From Wikipedia]
冥想(英語:Meditation),心性鍛鍊法,在 瑜伽裏經常使用的,在佛教道教中則稱為打坐,在佛教也可稱為坐禪。大致可分為兩種作法,一為將注意力集中一處不動,例如集中於身上脈輪、咒語或身前的燭火等等。二為心裏觀想特定圖案景象維持不動,如複雜的曼陀羅圖案,有次序的顏色景象變換以及上師神明圖案等等。
現代科學研究已明確找出,冥想訓練顯着地增進左側前大腦活動,這個活動與正向的情緒狀態有關。而正向情緒可以是一個技能,可以像學習騎自行車或彈鋼琴那樣的訓練來做到。
透過冥想練習也可以達到放鬆及平靜的效果,許多運動員也會利用冥想的技巧來提升運動表現。其實世界上也有不同的冥想練習,例如:行禪、Zentango、唱頌、頌砵等,都只是名稱上的分別。
輝 Sir 的了解是,整個世界都是由我們的意識組成,如果你的意識保持在正面的態度,你面對的世界就是正面;如果你抱持負面態度,你會覺得生活在世上處處不爽,這大概就簡單解釋了吸引力法則。
透過冥想練習可以學會拋開身體,情緒,環境等外界影響,回到我們最純粹的『意識』,再往內『看』找尋『自我』,輝 Sir 的經驗是通過跑步來鍛鍊體氣心三個範疇,而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課』。
當市面上大眾都被恐懼所濃罩,搶口罩,搶紙巾,當大家被社會洪流淹沒了多年,何不襯這個機會好好冷靜,利用群眾的智力,找出問題;安定自己及身邊人,運用慧眼,挑選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祝願世上所有人都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