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每小時觸摸臉部幾多次?據BBC旗下網頁science focus有關肺炎的一則專題報導" Is hand-washing really the best thing we can do to stop the spread of COVID-19?"表示,人類原來會每小時不自覺地觸摸自己的臉部23次!有了這組數字,相信大家也會意識到問題可以有多嚴重。
研究表示,這種行為是不能自制的,因為它源自我們的DNA,我們的進化方式。我們在媽媽的子宮內,已經習慣了用手觸摸自己,即使出生和成長之後,大家也會學習父母:思考時托腮、疲勞轟時按摩雙眼、煩惱時摷亂頭殼,這是令我們冷靜、紓緩、撫慰的機制。行為學的研究相信這是幫助控制情緒和注意力的方式,甚至有人認為是「人類物種的基礎行為」。
熱愛運動的,觸摸臉部的機會就更多,因為要抺汗、撥頭髮、思考比賽接下來策略,應付關鍵一刻等等。而筆者雖非職業運動員,這個多月來發現最難搞是運動期間出汗和撥頭髮及處理運動器材。偏偏這次肺炎的病毒帶着特別的「親水性頭部」,非常粘性,這能有效地粘在手上、感染身上的的微生物,而且能存活在塑膠和金屬物件表面3天!就造成飛沫傳播以外另一危險狀況—觸碰外物,然後通過「自摸」進入眼口鼻。
可是,讓人們不做一些下意識的行為,是個經典難題,也將會徒勞無功。我們只能用其他方法制止自己。以筆者來說,運動期間帶上防風鏡,防止外物入侵導致要「洗眼」,也阻止了自己情不自禁的手指。以冰袖印汗,減少手指直接抹面。同時,頭髮越來越長,頭巾、太陽帽、甚至是頭箍都用上了。目的也是儘量制止手部與面部的接觸,到最後還是要靠最基礎方法保護自己:口罩、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