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無地方去,只好走入山野,相信是很多人本年的生活寫照。可是夏天已到,天氣炎熱,一般大眾走入山野,甚至挑戰攀升高度,該有什麼要注意呢?
適逢下月本港將會有一個累積攀升高度的策略行山賽《香港百峯行2021》舉行,我們找到有豐富山野經驗的體能教練陸卓廷分享注意事項。
上上落落技巧分享
上山必備物
首先,教練就勸說大家,走入山野必須穿着合適的行山鞋或越野跑鞋,合適的鞋能保護大家,減少滑腳、能承受撞擊和緩震,可以保護到身體。
其次就是隨身物,陸卓廷指出,夏季上山當然一定要有水,但是水太多反而可能是負擔,他建議最多帶2公升。水除了解渴、補充水份之外,太熱時還可以「兜頭淋」給身體降溫。當然,如能帶上冰袋在天氣熱時就更佳。
其次是求救用哨子,如有需要找途人幫忙,吹哨子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第三件是急救袋,救急物能助人助己,即時處理一些意想不到的傷患,替傷口消毒。
第四件就是心率錶,夏季行山對心肺功能要求甚大,搞不好隨時力竭。有了心率錶可以不時查閱身體狀態,當差不多到最大心率就要停下來,調整過後平伏一點再出發。
他又特別指出攀升隨身物不要超過1公斤,而行山杖其實是雙面刃,正面能減輕雙腿消耗,可是如果不習慣使用反而對上肢構成負擔,所以如果無使用的習慣,那不用也可以。
陸卓廷的裝備還有小小的能量棒、能量啫喱、鹽糖,全都都可以有效醫肚又輕便
儲數據的建議
陸卓廷特意給《香港百峯行2021》參賽者一點建議,是次大會只是一次純計算攀升高度的活動,所以他建議大家智取,事先做好規劃。例如大家可能擔心體能不足、中暑、缺水、缺食等。但其實應該做好計算,設下休息和補給點,補給點要能補充食物和水,可以是士多或自己的汽車,就可以減輕路上的負重。
如果到山上累積攀升數字,可選擇較高的大帽山頂,因為海拔高氣溫會較山下低,而且四通八達,以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的小食亭作補給點十分不錯。另外位於九龍灣的沈雲山的觀塘上配水庫遊樂場,來住牛頭角或觀塘便利,附近屋邨又可補給,而且有不錯的攀升高度。
行樓梯是百峯行儲成績的主要手段
不到山上累積攀升
如果未能安排時間上山,他亦建議大家可到有上蓋的運動場樓梯刷數據,可以遮擋猛烈陽光,又可隨時休息,水和食物更可放在身旁,就可以用最短距離做到最大的攀升高度。
要選擇就近自己居所的路線
防治傷患
參加者如果不常鍛鍊,他建議最好到樓梯儲高度,減少腳腕搖晃的機會,也就減少受傷的可能。如有趁天陰時行多一點,太陽最熾熱時就減少或不做,當然要選自己熟悉的地方,找到離家最近的地方就最好。
如果不幸遇上抽筋,就陰涼地方將抽筋位置抬高,高於心臟位置,有利乳酸排走。若果是扭傷足踝,可以立即收緊鞋帶減慢腫漲,嘗試找適合樹枝支撐下山,等候下山後立時處理傷處。
<香港百峯行2021>
圖文影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