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sics推出旗艦級跑鞋METASPEED系列,共有兩個款,METASPEED Sky 和 METASPEED Edge,外觀和拿上手細看機乎完全一樣,鞋身並沒有標示,如果你將兩對鞋並排放到鞋櫃裏,保證你會撈亂!到底有什麼分別呢?
今年Asics為日本奧運代表隊設計服裝,主色就是Sunshine red「朝日紅」, METASPEED Sky 和 METASPEED Edge也是用這配色,並印上Tokyo注入大賽氣息。
「妖鞋」METASPEED Sky
數月前筆者就入手METASPEED Sky,並且寫過一篇報告Metaspeed Sky黑科技跑鞋,總體來說,METASPEED Sky是對「妖鞋」,她會讓主人提升步幅,特點包括:
不斷推送腳掌的全掌碳纖維板;
略施小力就全速踩油的上翹鞋頭;
極柔軟的中底腳感;
與體積不成比例的輕量和通風;
會推使鞋主「不斷chur」。
主人能力稍低或太過興奮就不能將其馴服駕馭。
只有盒面標貼能讓你知道對是Edge
孖生弟METASPEED Edge
上月筆者再收到其弟弟METASPEED Edge,一打開,就算放在一起,筆者幾乎分辨不到Sky 和 Edge。那只好看看官方數據。據Asics介紹,跑者速度來自跑步幅和步頻,Sky係針對提升步幅、Edge是加密步頻而設,那筆者可約略得知:Sky 適合需要步大力雄的跑手;Edge方便練習凌波微步!
再讀數據,考慮到體積,Sky本身已是非常輕巧的跑鞋,但Edge會比Sky輕5g-10g,這種差距需要跑上一大段距離才能感覺到,單是拿上手沒分別。
其他分別:
Sky 鞋身有5mm drop,Edge 則是更大的 8mm drop;
Edge中底較薄;
Edge鞋頭上翹的角度減少了,鞋底曲線弧度亦沒有Sky那樣大。
要分辨也不是沒可能,Edge的中底簿、鞋底曲線弧度少、鞋頭上翹的角度少。
Sky的中底厚、鞋底曲線弧度大、鞋頭上翹的角度大。
兩者比較—Edge用後感
Edge 有着薄一點的鞋底,厚度產生變化後,會比Sky硬一點,但有一點相像,只是沒有Sky的強烈:剛硬的碳纖維板放在柔軟回彈的中底上,有點份搖晃,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的感覺。薄一點的中底則讓腳底感覺多一點,地面路況的感覺會強一點,特別是腳掌的後半部安定感很強。
8mm drop加上鞋底曲線平緩,跑手每步由着地到蹬飛更流暢,而且有全掌觸地的感覺,每步壓力都會全壓到中底,然後碳纖維板給你推送,推進之餘不會浪費整個腳掌的力度。
顯然Asics刻意在鞋領及後踭輕量化
Sky用後感
Sky方面,因為鞋底曲線較大,腳掌重心很快就轉到前掌腳趾,然後中底和碳纖維板會把腳掌彈射出去,「澎澎」聲跳令每步跳得更高,就是Sky推送大步幅的過程。又因為腳掌重心轉到前掌快的關係,Sky的用家會較少感覺到足踭。
陽光竟可穿透兩旁仍然耀眼,透氣度屬世界級
看似一樣其實大不同
總體來說,穿上Edge接觸地面時間更多,安定感強,用家能feel到步履,雙腿交替滾動更流暢,舒適感非常好。碳纖維板的助力都是能夠明確感受,令人自然地加快步頻。所以,Edge沒有Sky這對「妖鞋」咁妖,初段「無咁chur」(不過這也大概因人而異吧)。但這不代表她不chur,每步步頻順暢會令人加快,仍然係高手向。筆者要跑長一點距離絕對願意穿上Edge。如果想要檻大步全速衝刺,Sky則會推你的雙掌向前飛,但對小腿和前掌的要求會更多,如果要在距離相對較短,又要鬥快,就選Sky吧,可是記得收放,不要被chur到。
最後不得不提,鞋底薄薄一塊的黑色大底耐用程度可以接受,筆者試了兩個月,踭部已有點磨饋,露出的中底部份仍然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