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晚上8時10分,香港人日後都會記得這一幕,香港代表隊花劍成員張家朗為香港奪得歷史上第二塊奧運金牌,距離本港第一面金牌已經事隔25年了,當然全成哄動,所有人都為此興奮。可是大部份朋友都在抱怨看不懂比賽,不知道規則只好在電視機旁乾着急。
有見及此,我們嘗試簡單地介紹花劍規則和技巧,好讓各位在8月1日男子花劍團體賽中為張家朗、蔡俊彥、張小倫、吳諾弘打氣。
持有進攻權而刺中有效得分部位=1分
花劍比賽一埸有三節,每節三分鐘,持有進攻權而刺中有效部位,就得1分,先取15分為勝。刺中有效位置,攻擊方面罩會亮起紅燈或綠燈,方便觀者知道。如果刺中無效部位,則會亮出白燈。
進攻權(Right of way)
所謂進攻權,就是先發動進攻的一方,就持有進攻權,所以花劍是鼓勵進攻的項目,故此張家朗得到冠軍後表示「再退後不是辨法,要上前搶主動,結果一直奏效」。若進攻方中途腳步停頓,或者刺擊後將手收回,或者踩過邊界側線就會失掉進攻權。那麼遲發動進攻一方怎辦?只要敲擊到進攻方的劍身,就會奪回進攻權,故此撥開對方攻擊,就可立時反擊。比賽期間進攻權會不停高速轉換,運動員需要極度集中,裁判也要金睛火眼。旁述員每每不集中,又不熟識規則,加上高手過招「快到睇唔到」,故此我們經常聽到「心理質素最重要」,「臨場發揮決定一切」等空泛之言,打完了觀眾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主動者有進攻權,如果一齊擊中對手,主動方有進攻權就得到分數。我們經常看見雙方頭頂同時亮出彩燈,那就要看裁判認為誰持有進攻權。
有效得分部位(Target Area)
花劍得分須以劍尖刺中對手,斬劈無效,所以招式都是刺的。花劍劍尖其實是粒電掣,加上運動員身上的金屬衣感應裝置,擊中就會亮起彩燈,大大方便裁判判決和觀眾欣賞。所謂有效部位,其實就是銀色金屬衣覆蓋的位置,所以命中胸口、腰、背,再加上面罩下的金屬部位,均是有效部位,其他位置不作計算。
基本技
我們看見花劍比賽的基本姿勢叫On-guard, 丁字腳側身企面向對方,半蹲準備攻擊或防守,持劍手指向對手,減少對方可以刺中自己的面積,也方便發動攻勢。
基本進攻是將劍往前伸,踏出前腳,就會是最簡單快捷的進攻,劍擊世界最簡單利落的動作就是最好的動作。萬一進攻失敗,一般會向後收步,避免給對手反攻。
防守者面對對手長劍,一般會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撥開對方進攻,不會只是擋隔,因為單純拍中劍身,還是有機會被對方直搗黃龍而失分。如果看見運動員不進攻卻在拍打對手劍身,目的只在爭取進攻權。防手者需把劍尖撥開,才是最好的防守辦法,而且撥開對方進攻後可順勢直刺作出還擊,所以劍擊運動中,兩者交鋒所需的反應和技術十分之高,而近身搏擊要控制劍尖,更見智慧和力量和技巧。
花劍(Foil)、重劍(Epee)佩劍(Sabre) 之分
明白了花劍的基本,看重劍和佩劍都沒有問題,主要分別在於劍的規格不同,而且:重劍沒有特別劃出有效得分部位,中全身任何位置也算得分,重劍這項目不設有進攻權。
佩劍可用斬劈招式,所以沒有劍尖按鈕,全劍通電,而有效得分部位在上身,包括頭、手、軀幹和背部。佩劍規則有設有進攻權。
看了這一篇,相信大家可以欣賞我們奧運冠軍的技藝,不是單純「我好中意你呀,點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