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過馬拉松後,身體必定十分疲倦,肌肉酸痛、不同身體部份有所不適,這均屬於正常現象,皆因馬拉松對身體的要求確實不小。但是,每次比賽完結正是下次比賽準備的開始,到底如何在不失去以往訓練成果下,又可以讓身體休息和恢復呢? 一些外國跑步網站列出了不少建議,值得一眾跑手參考。
第一周:休息與回復
- 睡眠是回復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深層睡眠能修復身體,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不少於8小時的睡眠似是老生常談,但這對身體恢復確實重要。
- 避免進行節食或一些減肥餐單,飲食對回復同樣重要,設立均衡餐單、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能夠讓身體回復得更快。
- 進行恢復訓練,例如游泳和踩單車等,一周內3-4次,每次30分鐘,在訓練後需要做拉筋伸展,讓肌肉減少疆硬。
第二周:重投輕鬆訓練
- 可以重投跑步訓練,但強度比以往大大減低。這周訓練次數大約2-3次,每次不多於60分鐘,速率比以往降低,大約每公里減慢兩分鐘左右。這些訓練的目是減輕低運動心率,為之後重啟訓練做準備。
- 第二周的後段可以加入「節奏跑」式的訓練,有關訓練建議內容大約40分鐘,10分鐘慢跑熱身,15-20分鐘用半馬速度跑,前題是沒有不適,時間完結後慢慢減速,之後再用15-20分鐘拉筋伸展。
- 請謹記每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若發現有所不適,可以停止訓練,改以一些交叉訓練,例如游泳等來維持運動量。
第三周:加強訓練強度
- 可以加入不同形式的訓練,例如「間歇跑」和「定速跑」等,亦可以加入較長時間的跑程,例如優閒跑75-80分鐘。
- 值得留意的是,開始的訓練量和強度比以往低,重點著重於逐步建立核心肌力和柔軟度,之後才逐步增訓練量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