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約34公里 全程約 5 hrs 最高157米 平均20米 最低1米
路線簡介
元朗到屯門龍鼓灘全程34公里,由朗屏鐵路站出發,經朗屏路朗天路到天水圍鐵路站, 屏山文物徑起點聚星樓,首先參觀屏山文物徑,之後沿青山公路往屯門,途經紅水橋妙 法寺,再到嶺南大學小休。休息完繼續沿青山公路接海榮路,途經何福堂,可看到歷史 背景獨特的馬禮遜樓。沿海榮路直走接海皇路到屯門碼頭,在蝴蝶灣單車徑爬坡後,經 過踏石角發電廠後抵龍鼓灘。龍鼓灘北面盡頭小山崗上,建有中華白海豚瞭望台,如沒 有帶備超級望遠鏡,相信看到白海豚的機會甚微。 回程時,會經過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居住及策劃革命的紅樓,後再到青山禪寺攀爬那極辛 苦的朝聖之路,終點在青山禪寺附近的屯門鐵路站。整個旅程大多數在單車徑上行走, 蝴蝶灣到龍鼓灘一段沒有單車徑,而且多是爬坡路段,並常有大型車輛行走,讀者們要 額外小心,遇到難爬的斜路建議推車前行,謹記安全第一。
- 屏山-屏山文物徑——七百年家族滄桑
長約一公里的屏山文物徑,記載著鄧氏家族七百多 年在屏山一帶的發展歷史。我們從北到南去認識這條文 物徑,聚星樓是香港唯一的古塔,已超過六百年歷史, 原本樓高七層,因風災倒塌剩下三層。上璋圍城門上對 聯以上璋為首,圍內民居一般謝絕探訪,再往前行會看 到一個古井,相傳已超過二百年歷史,井內還有水並沒 乾沽,古井不遠處就是楊候古廟,橫樑下的壁畫,都是 祝願富貴平安、歌舞昇平。 鄧氏宗祠和愈喬二公祠,平排地立於廣場東面,現 在已成為法定古蹟。有名的華嫂冰室位處廣場上的一角, 那裡的「超級菠蘿油」,一定要試試,不過假日時人多需 要排隊。中國人深明讀書就是財富,一朝考取功名,財 源滾滾來,因此鄧氏家族也非常重視讀書,覲廷書室是 小孩讀書學習的地方。屏山鄧族文物館前身是屏山警署, 在這裡可了解鄧氏家族在屏山的發展史,工作人員還會 指示停泊單車的地方。
- 覲廷書室-覲廷書室——中國人的功名渴望
離開了鄧氏宗祠往南走,經過了超級豪華的公廁後,你會發現充滿書卷氣息的覲廷書 室,跨過了書室的門檻,當看到門邊上的葡萄木雕,書卷氣息就更為強烈了。書室內大多 數的木雕裝飾,均圍繞著蓮花植物等題材。穿過了偏廳的走廊兩旁,滿放了功名利祿的牌 匾,為了方便學生讀書,書室裡還設有廚房和浴室,學生足不出書室,便可滿足生活的基 本需要。 參觀完一個顯赫家族的歷史後,又是繼續上路時,沿屏廈路南行很快就找到青山公路, 再往屯門方向踩,沿路有單車徑,唯各讀者在經過行車及輕便鐵路路口時要多加留心。到 屯門的途中會經過妙法寺,超時代設計的新綜合大樓和妙法寺萬佛寶殿形成了強烈對比。 到達虎地,當然要到虎地上的嶺南大學參觀,到現時為止,路途也是沿著青山公路行走, 但當到達錦輝花園時,要跟照顧了我們大半天的青山公路說再見了,轉向海榮路,沒有多 轉彎抹角就到達了屯門碼頭。
- 蝴蝶灣-令人唏噓的歷史建築
騎行在蝴蝶灣的單車徑上,大樹成蔭,正值六月的 炎夏,沙灘上出奇寧靜,在鬆軟的沙上躺下五分鐘,靜 聽海浪泊岸的聲音,唦……唦……唦。離開蝴蝶灣,翻 過了龍門路,幾近看不見排放的發電廠煙囪,踏上了龍 鼓灘路,清風送爽,沒有管理的沙灘有點髒。騎行到沙 灘的盡頭小山崗,建設了一個中華白海豚的瞭望台,這 種香港獨有的鯨豚種類,已接近絕種邊緣,能否在這個 瞭望台給讀者們看到,確實難料,縱使牠們有時聯群結 黨地在海上出現,在這個瞭望台想用肉眼看到,相信也是一個奇蹟。龍鼓灘是一個非常寧靜的小 村落,沙灘上設有私人燒烤場,臨海建有天后古廟,是古人打魚時祝平安,祈求風調雨順的沿海 常見廟宇。 當沿路折返依龍門路直走,經過蝴蝶灣公園不遠處,就是有名的歷史建築紅樓,上一次來訪已 是小學時期之事,事隔數十年,一切回憶都已經模糊不清,於是極希望重拾當年認識孫中山先生革 命事跡的一點記憶。步行不久,一座平房展現眼前,房子並不紅,可能已經褪色了,園子滿放雜物, 雜草叢生,我正懷疑這是不是小時候看到過整齊亮麗的紅樓時,卻瞥見大門牆壁上的天下為公四 字,霎時鼻頭一酸,再往裡走,看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和紀念碑,感覺不到任何莊嚴肅穆。回 顧中國大陸對國父有關的歷史文物,包括南京中山靈,中山翠亨村故居,都作出了最大能力的保護, 相反這座對新中國成立有著重要地位的紅樓,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黯然神傷! 最後一站是青山禪寺,上山的路非常陡峭,推車上落山或把單車留在山腳步行上山也可以, 但謹記留下隊友看管單車。沿路上山會經過大小不同的寺廟,四周瀰漫著濃厚的宗教氣息,當看 到「香港名山」 牌匾就代表快到達青山禪寺了。
特色景點
興中會秘密基地——紅樓
紅樓的前身是青山農場,是香港商人李璿的兒子 李紀堂在1901年建立的。李紀堂認識孫中山後,在 1895年加入興中會,之後撥出青山農場給興中會作辦 事處。當時的農場佔地極廣,能種植瓜果蔬菜及飼養 家禽。由於地點隱蔽,成為了興中會的秘密基地,主 要用途是提供軍事訓練及武器儲存。著名的廣州黃花 崗起義事件,就是在青山農場策劃。紅樓是一棟兩層 的混合中西建築方式之紅磚房屋。紅樓內珍藏著一副 牌匾,據說是孫中山先生的手筆。
融會與衝突——妙法寺
妙法寺主要由兩座建築物組成,其中「萬佛寶殿」捨棄了傳統佛寺建築模式,把一般寺廟殿堂融入一 整棟建築物之中,頂層是大雄寶殿:供奉3尊5公尺高的釋迦牟尼立像,內壁鑲有約10,000多個不同姿 態的金佛瓷磚,據說是仿照北京市頤和園的萬佛殿興建的。左右兩壁更分立了16尊以半浮雕製作的佛像。 中層是法堂,供奉玉佛像,樓梯間有半浮雕描繪釋迦牟尼的故事。 底層供奉彌勒佛像及四大天王像。殿 前設有一對威猛的巨大金龍,環繞着紅磚砌成的前門大柱。大門入口的兩旁設有石獅子及麒麟,亦有2 頭擁有6顆牙的白象雕像。 「萬佛寶殿」旁邊為一座樓高6層的新綜合大樓,這座以玻璃外牆設計的新穎建築,捨棄傳統的佈局, 並以實用為主,綜合大樓內設有玻璃佛殿、圖書館及能容納1,000觀眾的演講廳、辦事處及停車場等設 施。內設水晶蓮花雕塑,供奉一尊8公 尺高的釋迦牟尼像,兩旁分立舍利佛尊 者像和目犍連尊者像,當你經過青山公 路屯門段時,不難發現這兩座特別的建 築物,在車水馬龍的路傍互相輝映。
愈喬二公祠
愈喬二公祠位於屏山鄧氏宗祠之南,坑頭和坑尾兩村之間,由鄧 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 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屏山各村子弟讀書之所。1931 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二公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築,結構和 規模與毗鄰的鄧氏宗祠相若。據祠堂正門石額所載,清光緒年間(1875 至1908年)曾進行大規模修葺,但仍基本保持原來的結構和特色。二 公祠曾多次進行維修,而全面的修繕則在1995年完成,於2001年12 月14日列為法定古蹟。
節錄自:《香港踩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