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暐璁,男子專業半程馬拉松青年組紀錄保持者,香港田徑代表隊成員。璁仔十幾歲已經參加過多場境外的跑步比賽,就連單車名將洪松蔭都羨慕他「年輕」、「有排跑」。
跑50公里的經驗
璁仔前幾個星期參加了三場半馬,一場在香港、兩場在海外。比賽剛結束,就打算參加三月份的扶輪社香港超級馬拉松,挑戰50公里的超長距離。原來璁仔在15歲時已有跑50公里的經驗,由金鐘山頂沿山路跑到大浪灣,但是要隊友扶到終點才能完成賽事。那時他就告訴自己:「以後不跑50k了!」現在他的主項是半馬拉松,習慣了21.0975公里,又有痛苦的經歷,為何他仍要接受挑戰呢?璁仔表示,他現在希望挑戰不同的範籌,對日後田徑運動生涯發展有幫助,所以今次又再跑50公里了。
改變訓練策略
50公里比半馬的距離長得多,所以準備和訓練的方法完全不一樣。璁仔跑半馬的核心練習範疇比較注重高速快跑,一小時內能完成練習。今次比賽較為要求跑手的耐力,所以他開始了LSD(Long Slow Distance)練習。LSD是路距長而不講求速度的訓練,比一般的慢跑速度更慢、訓練強度更低、花的時間更長,卻能有效增強體力。他希望能借改變訓練策略,打好比賽所需的體能基礎。
讓身體習慣如何使用脂肪
再者,原來身體使用能量的次序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最後是蛋白質。對於訓練有素的半馬跑手來說,跑半馬不會用太多脂肪。跑兩小時以上的全馬和超馬,就會動用到身體的脂肪。所以璁仔現在先練習30-40公里的路程,在未來每週逐漸提高里數,先培養耐力,也讓身體知道怎麼使用脂肪,以期完成今次的比賽。
黃暐璁與洪松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