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松蔭是家傳戶曉的第一代單車名將,他掘起於80年代,多次獲得全港總冠軍,與及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事,包括奧運會、亞運會、英聯邦運動會、世界單車錦標賽及多項國際賽事。97年光榮退役,他依然沒有放棄運動,醉心於手槍射擊,近年更活躍於馬拉松長跑的賽事,在香港渣打馬拉松不斷突破自己的最佳成績,今年更獲得先進組季軍。他屢次轉換項目,也能做出成績,到底他為何如此熱愛運動?在不重視運動的商業社會中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在工作、家庭、運動三者如何平衡,又如此成功?以下他將介紹他從運動中領悟出來的一套人生哲學。
熱愛運動的原動力──鍛鍊耐性、意志與尋求比試
洪松蔭來自單親家庭,媽媽一手養大七兄弟,家裏面對嚴重的經濟壓力。他排行尾二,在一個「多個唔多,少個唔少」的尷尬位置,自覺在家庭裏不受重視。在艱苦而缺乏關心的環境下,內心充滿鬱結,形成反叛個性,家人要他用功讀書,他偏就不要讀。久而久之,學業成績很差,變得全無自信心,做事也不起勁。
為抒發內心的苦悶,洪松蔭喜歡結伴到球場踢足球、跑到山上玩耍也不留在家中,透過運動發洩個人的情緒。相信絶大部分的家長也認為這樣會不利成長。洪松蔭卻另闢蹊徑,反而找到主導他人生的哲學。
運動使他情緒開朗之外,他發現運動具有挑戰性,若征服某事,可換來限的滿足感,例如在球場上當守門員,令對方掛零,或戰勝對手,就足以使他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久而久之,通過運動他建立自信,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廢人,還可以培養出耐性。
為什麼會培養出耐性?他以最近參與的超級馬拉松經驗來解釋,原來他的訓鍊計劃在一年前已經開始,按計劃每天刻苦地訓練,重複刻板的練習,沒有耐性和毅力,很難做到。到比賽時,他又指出:「開跑的一刻,第一個圈時體力充沛,又有觀眾吶喊助威,跑手都非常起勁,但到第二圈、第三圈,體力慢慢消耗,到後來的二十三個圈,全都是『捱番嚟』,若你沒有耐性,帶着負面情緒,就不能完成比賽。通過運動可以鍛鍊意志和耐性。」而他把這種從運動建立的個性,應用到生活的各方面,就是他運動事業兩得意的一大要訣。
另外,尋求公平比試和競賽,也是他參與運動的原動力,更是他近年迷上長跑的原因,他解釋:「有錢買更靚的跑鞋、更型的跑衫,只會令你更有型,看上去更專業,但不會令你跑得更快,最重要還是靠自己刻苦的訓練,通過公平競賽,在競技場上與人比試,挑戰自己。最後,看其他事都變得簡單容易了。」而運動就是他做人的態度、生活和習慣,「我一日不做運動就不舒暢,甚至會自責,這天不運動有如廢人,過得毫無意義。」
下集:
採訪:Wing;文字: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