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中國流傳一句說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05年李惠堂出生在香港大坑村,17歲開始足球生涯,曾效力香港老牌勁旅南華足球隊,以強勁精準的射門能力見稱,並入選當時的中華民國代表隊,以隊長身分出戰國際賽事,帶領中華民國連續稱霸4屆遠東運動會。
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當時國民政府苦無體育資金,李惠堂與國家隊隊友只好提前兩個多月出發,沿途通過27場表演賽自籌經費,方能進軍德國。期間取得了23勝4和的佳績。他們省吃儉用,可惜奧運首戰即面對歐洲勁旅英國隊,以0-2告負,含恨出局。
抗戰期間,李惠堂游走於大後方,四出作表演賽和義賽,籌集資金救濟戰孤、支持難民,又在重慶擔任青年軍體育委員會常委兼體育總教官,被授少將軍銜。戰後他生活在香港、台灣兩地,先後從事中華民國足球代表隊教練、電台足球評述員、報刊媒體等工作。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李惠堂病逝香港,享年75歲,而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總共射入1860個入球。
近日,大陸有電視台打算把他的故事搬上螢幕,拍攝傳奇式勵志電視劇《東方球王》。